3月27日,郑州银行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业绩报告:2024年实现“资产、存款、贷款、利润”四大指标逆势增长,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达6763.65亿元,较上年增长7.24%;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分别达4045.38亿元和3876.90亿元,较年初增长12.07%和7.51%,主营业务加速发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7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86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9%,近三年首次实现正增长,扭转连续负增长局面。
发展速度高于省内同业平均水平
从历史同期数据看,郑州银行2024年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增幅分别较2023年增幅同比分别提升了0.61个百分点和5.18个百分点,显示出郑州银行业务发展显著提速。
从区域内同业整体发展水平看,郑州银行12.07%的存款增速,远高于河南省金融机构8.81%的平均增速,贷款的7.51%增速也高于河南省金融机构6.77%的平均增速,发展速度高于省内同业平均水平,彰显出郑州银行在区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稳步提升。
从增量结构看,报告期内郑州银行公司贷款增长154.83亿元,贡献了全部贷款增量的57.17%,显示出郑州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坚定决心与积极作为。值得肯定的是,存款总额突破新高并达到4045.38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增长势头迅猛,较上年增加495.36亿元,增幅达29.37%,占存款总额的比重接近54%,存款稳定性明显增强。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这显示出郑州银行2023年启动的零售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其稳健运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根据郑州银行近三年年报数据测算,2022年至2024年,人均资产、网均资产、人均存款、网均存款均实现逐年提升,显示出郑州银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年底,郑州银行人均资产为1.09亿元,网均资产为37.16亿元,这反映出郑州银行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通过资源向一线倾斜,单兵作战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业务转型成效显著
业绩增长的背后往往意味着业务发展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进步。
据了解,郑州银行近年来积极开展凝练为“12345战略”的业务转型,即将零售转型作为全行“1号工程”、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两大平台,深耕基础零售、财富管理、个人信贷三大板块,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队伍专业能力、线上运营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等四大能力,做优网点、惠农、社区、线上、远程银行五大渠道。
截至2024年年末,郑州银行个人存款较年初增长495.36亿元,高于转型启动前3年(2020-2022年)的累计增量。郑州银行在2024年荣获商业银行零售银行转型突破奖、2023年度河南新市民服务典范金融机构、第六届零售银行领导者年会“金鼎奖-年度最佳零售银行客户体验奖”等荣誉。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郑州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耕市民金融及乡村金融领域发展,通过精心打造的“市民管家”、“融资管家”、“财富管家”和“乡村管家”四大管家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战略。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郑州银行2024年12月召开了数字化转型启动大会,将战略拆解到日常工作和具体项目,以数字化思维重塑银行业务及经营管理模式,以科技引领赋能业务发展,着力重塑“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运营体系,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经营管理模式,打造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在启动大会上,郑州银行还分别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郑好融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业务优势及领先技术,聚焦银行业务场景,推动更多数字化创新场景的落地,以数智之力赋能金融发展。
差异化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近年来,郑州银行重点依托区域网点优势,努力打造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该行通过打造科技金融“六专”机制,设立科技特色支行,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报告期末实现政策性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82.69亿元,增速44.50%。
除科技金融外,郑州银行在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他方面同样表现不俗。截至2024年底,该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23.73%;普惠金融方面,下沉服务重心,聚焦新市民、乡村全面振兴、扩大消费等关键客群和场景,建成400家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23家普惠金融服务港湾,惠农服务覆盖2363个村镇,将金融服务从“网点窗口”拉近到“楼间村口”。截至报告期末,郑州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36.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6%。
同时,郑州银行秉持合规审慎管理原则,以确保银行实现稳健经营。为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郑州银行定期开展制度梳理和合规审查,坚持对经营管理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实施检查,全面筑牢内控合规工作基础。
此外,郑州银行还持续加强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建设,不断丰富和优化风险管理工具,加大违规问责力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截至2024年年底,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79%,自2022年以来连续下降;拨备覆盖率182.99%,连续三年逐年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资本充足率12.06%,处于稳健合理水平。(文 吴永)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