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货畅其流 看郑州与世界“你来我往”
2025-04-23 08:54:25来源: 郑州日报编辑: 蒋硕责编: 蒋硕

  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货畅其流 看郑州与世界“你来我往”

货畅其流 看郑州与世界“你来我往”

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正在装车

  芳菲四月,人间春好。“国际郑”正以澎湃的活力迎接新一波世界“流量”,展翅飞入更高的新云端。

  4月17日发布的中马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致力于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无缝衔接的“空中丝绸之路”共同愿景……这意味着郑州未来的“空中丝路”将会驶入更广阔的新时代航道。

  4月14日,从郑州圃田车站出发,一趟满载着复合肥料的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踏上征程。至此,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累计开行突破200列,推动着郑州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持续升温。

  国际人文交流交融互促、国际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大舞台风姿绰约……放眼郑州,一个个坚定的承诺正在变成一项项扎实的行动,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着“国际郑”不断迈上新高度,共同谱写出睦邻友好、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新航线飞出新高度

  一条条密织的航线,一架架满载货物的银鹰,飞架起郑州与世界的金桥。

  2024年,郑州机场加大航线开辟力度,新引进汉莎航空、美国国际喷气机航空、法国达飞航空、京东航空、墨西哥奥胜航空、马来西亚瑞亚、乌兹别克斯坦中亚航空、保加利亚指南针等航空公司,新开郑州至法兰克福、亚特兰大、达拉斯、大阪等19条货运航线,加密郑州至卢森堡、芝加哥、墨西哥城、深圳等航点。

  2024年12月22日,郑州机场迎来重要历史性时刻——当年货邮吞吐量打破历史纪录,首次突破80万吨,标志着郑州拓展航线网络、提升枢纽量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今年以来,郑州机场新引进阿提哈德航空、马士基航空、首都航空、英国壹航空等,开通郑州至阿布扎比、比隆德、奥斯陆、达卡、马德里等国际航线,天货航在郑新开郑州至济南航线,同时进一步加密郑州至芝加哥、墨西哥城、列日等航班密度。

  随着郑州“空中丝绸之路”越织越密,郑州与马来西亚的合作也开始持续升温。目前,正值马来西亚榴莲成熟的季节,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自吉隆坡呼啸而来,跨越3000多公里的“榴莲航班”基本每天都有。

  从电子元器件到跨境电商包裹,从挪威三文鱼到马来西亚榴莲,今年一季度,郑州机场国际货运网络不断升级,仅国际货运量就已突破13万吨。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郑州机场如何吸引国际航司扎堆入驻?功能丰富、转运方便、通关高效、服务优质是提升航空枢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为了拓展航线的“密度”与“广度”,郑州机场打造电子产品、跨境电商、生鲜冷链、快邮件、时尚服装、高端汽车零配件等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目前已吸引160余家货代企业进驻运营,其中国际地区货代企业120余家,货物品类包括冷链、快件、跨境电商等23大类。已取得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冰鲜肉类、活体动物、邮件、药品7大口岸资质,是目前国内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机场。

  世界在这里汇聚,世界也从这里出发。

  4月7日凌晨2时,一架从利雅得飞来的沙特阿拉伯货运航空公司的B747全货机落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经短暂停留后,凌晨5时满载货物飞往比利时列日,标志着利雅得—郑州—列日全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郑州机场2025年前100天新开及加密的第10条货运航线。

  从2014年至今,10余年间,郑州“空中丝路”57条货运航线,如银梭般编织出覆盖28个国家62个城市的空中经纬。从郑州到卢森堡再到吉隆坡,从亚洲到欧洲再到东南亚,货舱里既装着“中国优品”,又装着“全球好物”,更承载着中原人民“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梦想。

  新班列驶出新速度

  不靠海、不沿边,但既“连天”,又“接地”“通海”。身处内陆,郑州不断书写出“对外开放”的新传奇。

  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近年来,郑州围绕多港联动、多式联运,着力打造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张王牌”,加快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凸显“通道+产业”叠加效应,枢纽能级不断跃升。

  尽管郑州地处内陆,却有着一个与“大海”相连的梦。

  “你好,河南,我是你的出海口!”4月10日,山东港口集团在郑州召开了一场深化豫鲁物流大通道合作座谈交流会。这场只有数十人参与的交流会,含金量却很高。打造豫鲁日韩国际精品物流通道、建设内陆集装箱堆场、打造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中原(郑州)分拨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合作,将进一步实现郑州“通江达海”的目标。

  据统计,郑州铁路物流中心联合中铁特货开发郑州至青岛、上海、连云港、广州的铁海联运商品车班列,目前运量较去年提高40%。

  千年之前,中原大地商贾云集,繁荣兴旺;千年之后,“钢铁驼队”往来穿梭,续写辉煌。

  2013年,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中欧班列(郑州)开始踏上征途。

  10多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壮阔蓝图中,郑州用铁轨丈量着开放的新维度。穿梭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不仅将宇通客车、郑煤机液压支架、比亚迪新能源车等“河南智造”送往全球,更将东盟的热带水果、欧洲的精密仪器引入中原。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郑州)开行同比增长160%。满载出发、满载回程,“重去重回”成为中欧班列的新亮点。

  “一带一路”一起闯,连通丝路万里航。今年3月份,郑州至乌鲁木齐首趟省际合作班列成功开行。班列到达新疆乌鲁木齐西站后,将由新疆国际陆港公司接力并组织,发往中亚塔什干、阿拉木图等城市,不仅开启了跨省协同发展模式,也实现了集结中心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中原集货+新疆出境”的新联动模式。

  如今,郑州凭借米字形高铁网络,让郑州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占据关键节点,高效链接周边,为人员、物资流动提供便利。

  目前,随着郑州航空港站至重庆北站、青岛北站高铁快运相继的开通,依托高铁物流中心和公铁、空铁联运,货物周转效率提升60%以上。

  2023年12月8日,随着济郑高铁建成开通、郑州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米字形高铁网的枢纽城市;2024年7月份,日兰高铁全线贯通。东达沿海、南通两湖、西连秦晋、北接京津,郑州铁路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2025年3月15日,郑开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开封站至郑州东站间最快25分钟可达……

  每次铁路轨道的延伸,不仅为我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贡献更多力量,同时也加深着城市间的“深情厚谊”,让郑州这座城市前景光明,机遇无限。

  新合作注入新活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细心市民不难发现,最近,越来越多“南洋佳果”不断与郑州“邂逅”。4月9日凌晨5点11分,搭载着马来西亚优质品鉴级凤梨的TH816航班由吉隆坡国际机场准时降落在新郑国际机场,标志着马来西亚特优级凤梨首次进入郑州市场。

  将视线拉远至去年盛夏,1500箱、净重15吨、10个品种的马来西亚鲜食榴莲第一次进入我国境内,来到郑州;当年9月,由郑州农发集团进口的柬埔寨胡椒、腰果也先后首飞进入郑州市场,频频为市民的餐桌增添浓郁的东南亚味道。

  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郑州机场海关监管进口马来西亚水果136批1501吨,环比增长178%和156%。

  经贸数据节节攀升的背后,映射出“国际郑”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郑州市与马来西亚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据市商务局、市市场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介绍,郑州有400多家市场,是全国的人流中心、物流中心,有利于马来西亚产品立足郑州辐射全国,也有利于河南的产品、中国的产品从郑州走出境外。在产业合作上,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橡胶等优质产品通过郑州口岸进入中国市场,郑州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也深受马来西亚消费者喜爱。

  “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消费新场景一次次在郑州生动上演。4月中旬,中国(郑州)—东盟(马来西亚)特色品牌推广交流活动在春意盎然的金融岛举行。这一活动既将马来西亚的优质商品引进来,又能推动郑州本土品牌“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得益于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郑州强大的枢纽优势正在有力释放。作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郑州正将舌尖上的甜蜜延伸至产业链中的共赢。郑州至越南、泰国进口水果冷链专列和农产品出口冷链专列成功开行,东盟“班列+冷链”往返常态化运营……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疾驰班列在“你来我往”间加速“豫农优品”和东盟特色农产品的双向奔赴。一幅幅“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的对外经贸合作画面也映入眼帘。

  当郑州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以郑州为纽带的跨国“经济带”也越拓越宽。一组数据生动折射出“国际郑”的耀眼光芒:郑州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13年保持中部地区首位,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一季度,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累计实现进出口值988亿元,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二。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达55.8亿元,增长67.7%。

  披荆斩棘,跨越山海。大通道带来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国际郑”正以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以创新拼搏的城市气质阔步融入世界大舞台。(记者 成燕 张倩 孙婷婷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