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奋力书写“中国饭碗”的河南担当
2025-05-19 08:54:44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蒋硕责编: 蒋硕

【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奋力书写“中国饭碗”的河南担当_fororder_p37_s

5月18日,南阳市卧龙区王村街道农民正在抢收小麦。 张峰 摄

  春争日,夏争时,又到一年“三夏”时节。

  “三夏”生产一头连着夏粮丰收,一头连着秋粮播种,事关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是粮食生产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抓好“三夏”生产,对稳住“三农”基本盘、抓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意义重大。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作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的每一粒麦子都承载着“中国饭碗”的分量。

  破逆境,夏粮韧性生长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农谚道尽了夏粮生产的脆弱性。3月中旬以来,干旱少雨与大风天气持续,旱情在中原大地蔓延,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整个4月份,扶沟县黄土地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袁公平每天都泡在麦田里。“虽然老天不帮忙,但人勤地不懒,咱得让它喝饱水。”袁公平认着“地不欺人”的死理儿,浇灌出麦田里旺盛的绿意。

  水不仅要浇得上,更要浇得好。在浚县西部丘陵地带,智能灌溉系统搭配滴灌微喷技术,破解灌溉成本高的难题。“系统能自动监测土壤湿度,按需供水,节水超60%,成本也省了一大半。”屯子镇毛门村种粮大户李学红不住赞叹。

  今年,受高温、干旱等天气影响,小麦生理期缩短,河南省麦收较常年略有提前,南阳、洛阳等部分地区已开始收割。“收获早的麦田产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浇过水的麦子生长形势整体良好。”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表示。据调查,当前全省夏粮生产大局基本保持稳定。

  从“靠天收”到“逆天改命”,面对不利天气挑战,河南通过“人努力”“科技给力”全面打响抗旱保粮攻坚战,护航夏粮韧性生长,增添夏粮稳产丰收的底气。

  抢农时,确保颗粒归仓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三夏”生产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也是对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场大考。

  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下旬全省有一次降水过程,与豫南地区小麦成熟收获期重合度高。河南在农机调度和应急保障方面下足了功夫。

  南阳当地可用的1.3万台联合收割机已全部检修完毕,并通过跨区域协调,从陕西、山西等地引机到位2700余台,社会经纪人自行引进1万余台。信阳市设立农机具维修网点197个,发放跨区作业证2200余份。

  今年“三夏”期间,河南省计划投入农机400万台(套)以上,其中联合收割机20万台,以满足“三夏”生产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全省832个农机服务中心、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作用,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粮食要收好,更要储好。目前,全省可用空仓容560亿斤左右,准备各类收购设备2.6万台,农发行准备收购资金500亿元,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应储尽储”。

  从收割到存储,河南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思虑周全、精心部署,为夏粮丰收提供全方位保障。

  早准备,种足种好秋粮

  夏收连着夏种,做好夏种夏管是实现秋粮丰收的基础。要千方百计稳面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全力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秋粮越早播,增产作用就越明显。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中下旬全省降水偏多,旱情有望缓解,利于夏种工作开展。河南积极筹备,确保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秋粮种足更要种好。今年,漯河市承担了56万亩玉米、8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建设任务。为做好相关工作,漯河市积极推动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融合,并动员全市5000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粮食丰收来之不易。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与多重生产挑战,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强大力量。

  中原熟,天下足。当收割机的轰鸣声由南到北响彻中原大地,河南人民的辛勤汗水收获了回报,这也是对“中原粮仓”在新时代担当的礼赞。(记者 刘一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