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信阳市浉河区:人才活水“泡”出茶乡新味
2025-08-20 11:33:54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张雨晴责编: 蒋硕

  南湾湖畔、水杉林间,8月19日一大早,“90后”主理人曹文雅麻利地招呼着又一拨远道而来的游客。

  “依托南湾湖的绝美自然生态,融合森林风格与新中式美学,我们将30亩闲置林地改造为‘森系露营地’,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游客。”曹文雅介绍说,这片坐落于信阳市浉河区南湾湖畔的杉屿森林露营基地,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其中70%来自外地。

信阳市浉河区:人才活水“泡”出茶乡新味_fororder_杉屿森林露营基地

杉屿森林露营基地

  “政策好了,风口来了,我就扎根在这儿一直干下去!”曹文雅笑得笃定。

  同样的故事,在浉河区并不鲜见。在李家寨镇大王村,大学毕业后逆流返乡的胡海建,带领村民穿林凿石、开山劈路,短短一年间,硬生生在悬崖峭壁间贯通7公里“云端茶道”,同步建成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让龙华山的生态茶从此叩开市场大门。

  “2024年,我打造了茶文旅综合体——龙华山茶庄园,运营首年即接待游客2.3万人次。”胡海建坦言,茶庄园的建立,带动了周边新增精品民宿8家、特色农家乐12户,土特产销售额同比增长210%。

信阳市浉河区:人才活水“泡”出茶乡新味_fororder_龙华山上茶飘香

龙华山上茶飘香

  从露营地的热闹到茶庄园的红火,从街巷的基层邻里到广袤的乡野田间,如今,一群懂技术、有情怀、善经营的人才正带着新思路、新活力,让这片茶乡沃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全面收集汇总乡土人才、电商人才、非遗传承人、文旅产业主理人、高素质农民等本土人才,广泛收集浉河籍在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并建立信息库,为全区主导产业发展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等领军人才,并依托‘万名学子回归’工程、‘雁归来’工程等,促进人才引育工作释放新活力。”浉河区委组织部人才室主任蔡蕾介绍,目前全区认定培养乡土人才373人、高素质农民3215人,企事业单位共吸纳高校毕业生7000余人。

  同时,浉河区通过构建主理人引育体系、创新“主理人+”多元模式、强化政策保障,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实现了闲置资源盘活、乡村经济壮大与区域品牌提升的多重效益。目前,全区共培育主理人70余名,形成覆盖民宿、露营、非遗、文创等多领域的“主理人圈层”,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何让人才“流量”转变为发展“量”?随着大批青年才俊落户安家,浉河区探索出了答案。

  “我回老家开了民宿,一直发愁怎么把客人留下来、把口碑传出去。今天学了拍夜景短视频,回去就动手剪一条试试。”在南湾街道二号桥社区的一堂电商培训课上,“案例拆解+现场演示+实操练习”的模式,吸引了辖区百余位民宿业主、小经营者和有创业意愿的居民踊跃参与。

  “这活动也太‘解渴’了!”在“青春聚力·创业同行——青年创业经验分享暨政策解读沙龙”活动上,十三里桥乡青年创业者周家乐眼睛都亮了,“不仅有创业前辈的经验分享,还把就业补助、创业扶持这些政策给掰开揉碎了讲。我现场问了社保补贴的事儿,人家也解释得明明白白。”

  近年来,浉河区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三年内共完成各类培训8.5万余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2万余人。同时,该区与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团队共引、平台共建、项目共研、难题共解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依托人才阵地开展各类技术指导、专家讲堂、人才培训、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直播带农等活动,有力提升人才就业创业能力水平。

  在浉河区青年夜校里,来自外地的张馨予第一次亲手调制了一杯鸡尾酒,眉眼间满是笑意:“当初通过‘招才引智’考来浉河,就是奔着这儿环境好、政策好。没想到,区里还给咱年轻人开了免费的夜校。这下夜生活不无聊了,感觉跟这座城市也连得更紧了,慢慢有了‘新市民’的踏实感。”

  为打造“让浉河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浉河更有为”的城市生态,浉河区持续推进河南省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建设青年驿站50个、青年之家28个,以林志科技园为基础打造以电商为主体的大别山青创中心;持续擦亮“浉青学堂”“浉河烟火”“青年夜校”等品牌,累计举办三季“青年夜校”,开设课程44门,覆盖学员超3600人次。

  随着信阳市首个村级乡土人才工作站在董家河镇楼畈村落地,浉河区相继建立产学研基地22个、科技小院5个、乡土人才工作站8个。全区已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累计建成研发平台39家,各类平台集聚青年人才300余人。

  如今,浉河区正紧扣“人才强区”战略定位,创新推出“1+2+3+N”人才工作法,通过系统构建“1个原则聚合力、2类平台激活力、3个维度聚人才、N项活动优生态”的全链条人才工作体系,实现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凤来雁归”的故事不断书写区域发展的崭新篇章。(文/图 徐铭)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