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幕 东道主河南有哪些收获
2025-09-25 09:02:07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蒋硕责编: 蒋硕

  原标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幕 东道主河南有哪些收获(技耀中原 能动天下)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幕 东道主河南有哪些收获_fororder_08-1_s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主场馆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河南日报记者 王铮 摄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幕 东道主河南有哪些收获

  备受关注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23日在郑州落下帷幕。本届大赛选拔了哪些紧缺技能人才?东道主河南又该如何把握新机遇,开辟技能人才培育新天地?24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后新闻发布会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有关负责人一一解答了受众关心的问题。

  一场高水平竞技和经验交流的大赛

  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设置了106个竞赛项目,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3275名裁判参加大赛。本届大赛期间,现场观赛18.3万人次,并同期开展了技能强国论坛、技能展示交流和绝技绝活展演。“大赛进一步拓展了交流合作,实现开放共享、互学互鉴。”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委员、秘书处秘书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说,在技能强国论坛上,邀请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代表等分享前沿理论观点、交流特色实践做法、展示最新工作成果。全国400余家院校、培训机构拟共同发起“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倡议,300余家职业技能评价组织共同发起高质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倡议,推动一批校企合作、区域协同项目落地。

  吴礼舵还表示,大赛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安全规范,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为2026年在上海举办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次筹办高水平盛会的大练兵

  作为东道主,河南在赛事组织上全力以赴,向外界呈现了一场富有新意、精彩圆满、影响广泛的高水平技能盛会。

  “作为承办方,我们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各方资源,精心组赛办赛;作为东道主,我们迎八方来客;作为参与者,我们积极备赛,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委员、大赛执委会执行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丁同民在发布会上介绍河南省承办此次大赛取得的经验和收获。

  高效的运行机制是赛事顺利实施的主要支撑。河南构建统筹有力、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组织协调宣传、财政、公安、应急、审计等44个部门组建大赛执委会,统筹推进赛事筹办工作。

  智慧专业保障是提升赛事水平的有效抓手。河南强化数智赋能,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化的赛务管理系统,创新“科技+技能”的办赛新模式。投入场地经理等保障人员4000余人,青年志愿者1500余人,为大赛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多元开放共享是扩大赛事影响的务实举措。河南采用“赛展演会销”与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多元办赛模式,首次邀请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等外宾观赛,促进技能赛事从“专业领域”走向“社会视野”。

  一个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

  “本届大赛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项目之多均创历史之最,我们按照国内顶尖、对标国际的办赛标准,精细化设计赛务流程,成功交付了一场组织严密、运行流畅、保障有力的赛事,为未来河南举办更高水平的赛事积累了宝贵经验。”丁同民说。

  大赛筹备和举办期间,河南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选拔了一大批职业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培育了一大批裁判、教练、场地经理等骨干力量,打造了一大批专业保障团队和优质的赛项保障单位,为“技能河南”建设深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

  同时,大赛也促进了技能技艺传承,打造了生产生活场景的“演兵场”、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场秀”;拓展了开放合作平台,吸引世界技能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南方国家等的代表和技能精英齐聚中原,充分彰显了大赛的国际性、开放性、参与性。

  “本届大赛新闻媒体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报道,使技能人才的重要贡献和卓越风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从而推动了‘技能照亮前程’理念深入人心、走深走实。”丁同民说。(记者 杨凌 王向前 翁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