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上,一座“软件名城”正蓄势崛起。
10月15日至17日,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盛会——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软博会”)首次来到郑州,为这座城市拥抱产业变革、汇聚发展动能打开了全新窗口。
开源构筑新生态,软件智造新未来。第27届软博会聚焦“AI重塑软件”“软件定义未来”“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开源鸿蒙生态体系建设”等重点议题,充分展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开源软件、软件应用等发展成果,促进技术交流、深化产业合作。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软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打造“软件名城”,郑州靠什么?从这届软博会上可以找到答案。
放眼全国,软件产业发展呈异军突起之势。“十四五”以来,全国软件产业规模由2021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7万亿元,4年增幅超过44%。
此届软博会成果展上,来自软件领域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携拳头产品登场,系统展示从底层技术突破到行业深度融合的自主创新全链条。在河南省综合展区,超聚变、众诚科技、夺冠集团、八六三软件、汉威科技等河南本土企业集体亮相,展现郑州软件产业硬实力。
一家家企业、一项项创新,延展出郑州软件产业发展的崭新图景。
截至目前,郑州市拥有软件企业4万多家,规模以上软件企业494家,产业规模超1300亿元,在全省占比接近90%;集聚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校大中专学生150万人,每年软件专业毕业大学生超3万人。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智明介绍,近年来,郑州市锚定打造全国重要软件产业基地目标,着力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布局算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区块链等新赛道,龙头引领、细分突破,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竞逐“软件名城”,郑州有支撑。
外引——华为、浪潮、数字马力、科大讯飞、新华三、阿帕斯、360、奇安信、软通动力、海康威视等国内软件龙头企业落子郑州。
内育——在网络安全、智慧交通、智能传感等细分领域涌现了一批知名企业:超聚变连续4年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与算力服务提供商;汉威、新天、光力等企业的多模态传感解决方案全国市场占有率超75%;辉煌、思维、蓝信等企业的轨道交通系统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中钢网、时空隧道跻身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
奋力打造“软件名城”,郑州吸引着更多关注的目光。
“河南是工业大省,在全国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大省挑大梁的突出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此届软博会上表示,郑州人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具备发展软件产业的良好条件,有望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郑州软件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已经形成硬件、软件与算力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格局,并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子学说。
正是因为看好郑州,不少软件龙头企业持续深耕河南。在金水区,软通动力集团与西亚斯合作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我也是企业导师之一,带了十几名学生。”参加本届软博会的软通动力集团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刘会福说,“在郑州,软通动力走的是一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软件业迎来全面重构。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软件正从被动工具进化为具有感知的自主性智能体。
新发展阶段,郑州何以竞逐“软件名城”?周子学建议,要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及大模型等关键细分领域,持续加大研发经费与创新力度,提升软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深入研判人工智能大模型、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软件业的赋能趋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研发、运维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与创新能力。
本届软博会是一次把握软件产业脉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浪潮的盛会,同时也是展示最新成果、促进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同期举办的2025郑州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对接活动让更多企业以及资源深度链接郑州。
软件定义世界,智能引领未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聚焦软件“创新、产品、企业、园区、生态”五个方面能级提升精准发力,郑州加快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创新高地、人才中心和核心增长极。(记者 王延辉 陈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