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信阳商城:百亩茭白迎丰收 “水中参”铺就富民路
2025-10-21 18:20:27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仝瑞勤责编: 蒋硕

  10月20日,晨光熹微,信阳市商城县鄢岗镇肖寨村的茭白基地已热闹起来。数十名村民在齐腰深的水田里,熟练地收割茭白,手起刀落间,白嫩的茭白便被整齐码进竹筐;田埂上,另一群村民则忙着剥壳,青绿外壳褪去,约20厘米长的茭白茎秆显露,白皙肥嫩,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单季茭白亩产2000多斤,双季茭白春夏季能达4000多斤。眼下行情正好,带壳的发往江浙沪,一斤能卖3元左右,去壳后能卖到4元。”​种植大户肖百全笑着算起收益账。

  茭白又称水笋,素有“水中人参”美誉。它不仅口感脆嫩,且营养优势突出。更关键的是,茭白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是经济效益亮眼的农作物。​

  近年来,肖寨村依托优质水源与肥沃土壤,将茭白种植列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这里产出的茭白因色泽洁白、嫩茎肥大、口感清甜,在市场上颇受欢迎,采收后经分拣打包,可直供周边城市大型批发市场。​

  茭白产业不仅让种植户受益,更给村民带来家门口的务工机会。“每年采摘季来基地干半个月,每天能赚百十块钱,还能照顾家里。”农户肖青山说。该村环保主任雷静补充:“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每亩地每年可获400元流转费;基地还提供大量务工岗位,全村依托茭白产业,已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今年,肖寨村茭白种植面积800余亩,预计总产量可达300万斤。村里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3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而冷链物流设施的建成投用,更为下一步打造“肖寨茭白”品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兴,百姓富。近年来,商城县充分挖掘产业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一米两茶一菜一花一草丝瓜络”产业布局为重点,因地制宜同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形成南部林药茶、中部猪羊鸭、北部粮果虾的差异化产业布局。

  目前,全县已发展油茶16.5万亩、茶叶21.5万亩、优质稻米50万亩,打造了鄢岗镇“三产融合”等特色产业板块,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此外,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的荒山、荒田,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让荒山变金山、荒田变良田,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文 洪兰 杨一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