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新县进行得如火如荼。图为2016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体彩·羚锐杯”新县将军山登山大赛 邱谦摄
浒湾乡曹湾羚锐中药材种植基地 江涛摄
茶油、笋干,这些山里货很受游客喜爱
像这样的古树在新县到处可寻,成为新县古村古树游的一大特色
青山绿水新西河 党智华摄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近年来,新县立足发展大势和县情特点,站在大环境、大旅游、大产业的角度,把旅游业放在县域经济发展全局中谋划,确立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定位,坚持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及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旅游业成为撬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5亿元。全县接待游客468.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2%、64.9%,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19.8%。新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全市前列,在2017年度全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中居第12位,比2014年的第49位前移37个位次,一跃成为全省综合实力先进县,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路子。
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新县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等旅游资源,遍布全县,而乡村是各种优质资源的集大成者和重要节点,汇集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家族文化、农耕文化,许多乡村,村后古木参天、村前溪流潺潺,晨起鸡犬相闻,暮归炊烟袅袅,正是大家梦里的老家,梦里的乡愁。为充分发挥“豫风楚韵”的作用和效益,新县以乡愁记忆为依托,着力推进古村落古民居保护性开发,坚持“修旧如旧”,将创客平台植入乡村,注入现代元素,让古风古韵焕发生机,推出了“九镇十八湾”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目前,全县有9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1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9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围绕大别山四季花景,打造“赏花济”旅游品牌。建成奇龙岭民俗文化园、丁李湾民俗博物馆、古村落生态博物馆和西河油茶文化博物馆等文化旅游精品,开发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文艺表演等文化产品,通过举办全国首届乡村复兴论坛、大别山乡村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实现了农耕文化活化保护、民俗文化传承创新,并带动了旅游、民宿、餐饮、交通等行业发展。同时,将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使农户成为旅游商户,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培育了茅屋冲、绿康源等集生态种植、休闲观光、民俗鉴赏、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农业园区14个,扶持新林玉露、绿达山茶油、久久农业、北纬31度等农特产品开发企业68家,开发山茶油、蒸青茶、葛根粉、土布、根雕等特色旅游商品180多种,催热了乡村旅游“后备箱经济”,有效促进了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旅游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模式。
以健康旅游为依托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新县积极支持本地龙头企业羚锐集团围绕“一药一卫”主导产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推动其核心医药制造产业率先实现“一百亿”目标。利用其完整的药品制造产业链,建设全国经皮给药博物馆,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发展工业旅游。通过组织召开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向游客展示药品规模化生产过程,开展零距离体验,使游客了解产品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流程,体验产品品质和企业文化。目前,羚锐集团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利用羚锐公司的品牌优势,按照“公司+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成立绿达山茶油公司,把山茶油资源开发成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益消费者健康的绿色产业。2017年,羚锐集团主营业务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纳税达2.65亿元;今年1月至5月份纳税近1.6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工业旅游的带动下,全县已经形成的良好产业生态。新县产业集聚区以医药制造、智能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建成区面积达到8.2平方公里,“四上”企业68家,从业人员3.1万人,2017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8亿元、工业增加值40.86亿元、税收2.85亿元,是省定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已列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羚锐百亿膏剂一期、毅辉智能二期、德龙玩具二期、骏诚科技、丰食源食品、新之栗生物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型、环保智能型、龙头带动型项目相继投产。毅辉智能、绿达山茶油被确定为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新林茶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新县坚持“两转型两升级两融合”,紧盯智能装备、先进传感器、机器人、物联网等方向,引入高端化、智能化项目,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产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增,努力打造全省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地标”。
以文旅融合化为重点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新县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专门召开了全县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业态深度融合,服务业成为全县经济最活跃的板块,为全县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培育了新增长点。
以大别山干部学院为龙头,开发现场教学、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10余种教学形式,打造党性教育培训基地,被国防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团校等中直、省直单位确定为现场教学基地,累计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县内红色培训产业蓬勃发展,红色培训机构发展至17家,大别山红色教育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为38.62亿元。与北京和君商学院合作,成立了大别山商学院,主要针对工商企业和各类学校开展红色研学培训。依托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品牌优势,不断提升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和层次,国外务工常年稳定在8000人左右,年创外汇1亿多美元。
新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山地资源,将旅游景区(点)与周边山地、步道等体育健身资源整合起来,全力打造集休闲度假、运动体验、康体养生、赛事观赏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线路。依托香山湖环湖旅游公路,积极培植野外拓展、徒步骑行、户外露营、环湖自行车赛等山地户外体育旅游活动,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根据旅游业发展呈现的自驾游快速增长的新趋势,大别山露营公园建成了以房车露营、休闲度假、爱国教育、全民健身为主的一个中心四个站点的新型旅游综合体,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教、养、商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2017年全县接待自驾游客占游客总量的56%。启动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项目,建设大别山体育馆,努力打造国内知名体育产业基地。建成阮湾登山健身步道示范点,规划全省首条500公里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目前已建成360公里。成功举办全国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新县站)、全国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亚洲越野大师赛(新县站)等大型赛事活动,吸引数万名游客参赛,旅游与体育等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新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中国体育旅游目的地。
以提升旅游承载力为切入夯实城乡基础设施
新县突出统筹协调,建设美丽新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乡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城镇化率突破50%,位居信阳市首位。新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国家卫生县城“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县“两连冠”、国家园林县城“四连冠”、国家生态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
围绕魅力县城建设目标,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和点亮红城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平方米。全县植被覆盖率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6.7%,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居省市前列,被誉为“天然氧吧”,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第二净化水厂,扩建生活垃圾处理场,延长“三网”光纤铺设。加强城乡交通网络建设,开通多条旅游直通车线路,实现了村村互联,景景互通,构建了域外联通、域内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建立全域统一、标准的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把“厕所革命”列入全域旅游和新兴城镇化建设重要项目,创造性地提出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厕所所长,多方联动推进实施。三年来共新建、改扩建现代化公厕380座,其中A级以上旅游厕所225座,实现了景区景点、精品旅游线路、交通集散点旅游厕所全覆盖,新县成为全省厕所革命先进单位。加快地质博物馆、档案馆、群众艺术馆、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新县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建成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城区电动公交覆盖率达98%以上,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不断提升。深化“互联网+”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建成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县城主干道和重点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创建“新县旅游APP”,为游客提供智能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服务,推广“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旅游消费模式。
以旅游富民工程为载体切实改善民生
受自然条件制约和战争创伤,新县发展一度落后,直到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的1983年,主要经济指标仍是“三不过一”,即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个亿,只有7700万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只有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只有86元,全县82%的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201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174元和11756元,32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整体脱贫,11321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全县84.34%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
新县通过开办“大别山旅游讲堂”,开展“红城管家”“红城英才”培训,为旅游发展提高人才素质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更多的群众参与旅游、发展旅游、受益旅游,使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开办豫风楚韵农家乐497家、民宿体验场所94处、旅游商品加工企业68家,旅游从业人员5万多人。探索以“三权分置”“四股共享”为核心的改革模式,鼓励农民将承包土地、林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让群众分享资产租金、集体股金、就业薪金“三重收益”,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旅游业已成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刘殿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