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依托古荥大运河 惠济区进发文化高地
2018-10-25 10:39:49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仝瑞勤责编: 赵滢溪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依托古荥大运河 惠济区进发文化高地

    古荥城隍庙一角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依托古荥大运河 惠济区进发文化高地

  荥阳故城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依托古荥大运河 惠济区进发文化高地

  惠济桥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依托古荥大运河 惠济区进发文化高地

  纪公庙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依托古荥大运河 惠济区进发文化高地

   大运河效果图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依托古荥大运河 惠济区进发文化高地

  大运河索须河段

  当下,文化的力量正日益凸显。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建成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

  郑州市十一次党代会也明确指出:把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作为提升郑州市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的重要载体。

  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惠济区乘着东风,抓住契机,开启了郑州北区的“文化之旅”。11月11日,郑州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保护与开发研讨会在郑州惠济区举行。这意味着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惠济区委书记黄钫表示:“我们将以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保护开发为龙头,着力推进‘文旅、商旅、农旅、工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努力把惠济区建设成为‘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力争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我省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作出更大的贡献。”

  1大运河载来丰厚文化积淀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大运河经过的地方,有很多都曾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小集镇。因为水运的通达、文化的交流,它们就像受了血脉的滋养,迅速发酵膨胀,发展成为一个个繁华的都市。一条运河关乎了这么多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虽已繁华落幕,但运河印记却早已融入城市的血液之中。

  随着大运河的修建,迅速带动了两岸经济社会文化贸易的繁荣,沿河兴起了十几座城市,从隋唐时期的洛阳,到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再到元明清的北京,历经风云变幻,千年沧桑,自此,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运河。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位于郑州北部惠济区,前身为著名的“鸿沟”的一部分,现存包括索须河运河故道和一段汴河遗址。其中,索须河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现存最完整的遗存,它西起丰硕街,向东汇入贾鲁河,全长约16公里。

  战国时期,魏惠王开凿鸿沟运河,引荥泽之水直通国都大梁,连接了济、汝、淮、泗四大水系,形成了以荥阳故城为中心的航运网络,使其成为战国时期中原腹地的重要经济中心。到了秦汉时期,鸿沟水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鸿沟—黄河—渭水的漕运路线,作为中转站的古荥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名都”。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相思》中所说的汴水,指的就是流经郑州的通济渠。当时郑州既是运河的码头,又是陆路的驿站,号称全国八大雄州之一,“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公家运漕,私行商旅”,南北的物资贸易文化在此交流汇聚,驿站彻夜不关城门,商旅、信使往来不断,繁华景象可以想象。

  大运河就像中国古代文明的一条脉络。作为这个脉络上保存较为完整的节点,荥泽古城从沿河的往来交流中,汲取、积淀了两汉隋唐元明清的社会百态,从王公贵族到市井民俗兼收并蓄,汇聚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城市文化、军事文化、水利工程、渔业文化、漕运文化与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

  荥泽古城历史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众多,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文物遗址星罗棋布。在《郑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中,保护规划确定郑州市大运河遗产达3项6处,即汴河故道郑州段、惠济桥、荥阳故城(包括荥阳故城城址、古荥冶铁遗址、纪信墓及碑刻、荥泽县城隍庙),这些都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的建设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和切实的载体。

  2多景点串成一河两岸风情

  在郑州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保护与开发研讨会上,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惠济区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深入分析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保护、开发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区规划定位,为保护、建设和利用荥泽古城厘清思路,为城市规划建设、旅游策划、文物保护、项目开发等出谋划策。

  专家们对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旅游价值有着很高的评价。“隋唐大运河是历史文化的瑰宝,通济渠河段经郑州开封往安徽方向去,出了郑州,运河因为黄河泛滥湮没在地下,隋堤烟柳诗意般的场景往东边去就很难看到了,我们只能从清明上河图里窥见一斑。而在郑州惠济区这样一个景色秀丽的地方,河水荡漾,两岸生态依稀可见,是可以领略大运河风采活的、动感的地域,有很好的条件来做大运河沿岸的旅游开发。”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展示了初步设计方案。这一方案描绘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的未来图景。大运河郑州段将以古荥镇为“龙头”,利用丰厚历史文化,打造风情旅游小镇;以大运河遗址带为“龙身”,以保护促发展,线性带动周边旅游开发,传承运河文化,打造成一座“运河上的城市”,建设“一河两岸六园八景十二遗珠”的现代风情旅游景区,再现“隋堤烟柳、鸿沟古城”的百里画卷。

  “一河两岸”指大运河遗址两岸滨水自然景观带。“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当年大运河两岸到处杨柳依依,俯映碧波,根据规划,如今,将在大运河郑州段两岸,规划种植垂柳、玉兰、海棠、桃树、杏树、银杏、波斯菊,打造运河百里画廊,再现隋堤烟柳的胜景。

  “六园”指运河古城、运河人家、运河码头、运河驿馆、运河农舍、运河渔歌六个文化园区。运河古城为重点。根据设计方案,运河古城将依据荥阳县志,修复城墙城门,恢复汉代古城的道路、集市和房屋等,重现汉代荥泽古城风貌,打造以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体验和主题娱乐为主要内容的5A级旅游景区。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逛城隍庙会,体验汉代和清代的民俗文化生活,还可以体验当年楚河汉界划定天下的恢弘场景。古城西侧沿运河将建设水上新城,打造旅游配套区。内游外住,相辅相成,以特色旅游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八景”则是依托原来老“运河八景”而建的新“运河八景”:运河伊始、万舸竞发、纤夫船号、水上船工、汴水清沙、贾鲁胜景、筒车兴农等。

  “十二遗珠”则是指散落在大运河区域内的人文景观,包括王氏宗祠、程氏家庙、惠济桥、花园口决堤遗址、红光寺、岔河遗址、小双桥遗址、玉皇阁、祥云寺等。

  3“后花园”变身城市旅游名片

  邙山余脉,黄河之滨,有山有水,田园风貌,惠济区素有郑州“后花园”之称。尤其近年来,该区按照“一核一带三组团”空间布局和“一核引领、一带振兴、组团发展、多点支撑、全域旅游”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生态休闲游蔚然成风,黄河沿线游风生水起,正逐步成为省内外优质旅游目的地。

  河南省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将人们压得无法喘息。因此让人能够静下心来安逸休闲的“慢生活”理念越来越流行。包括很多以前高速发展的城市也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转型。郑州也需要一个能满足“慢生活”需求的区域。

  “据我所知,成都、杭州等一线城市都在寻求打造慢生活城市。郑州也需要在人居、生态、文化、商旅等方面定位自己的节奏。”孙英民说,“郑州有着高速发展的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等,但缺少适合市民休闲娱乐、品味生活的慢生活区域。从整个郑州来看,北区最适合打造这样的慢生活区域。”

  厚重的历史给人沉静凝思的空间,亲水的布局给人随性惬意的体验。古荥大运河文化区无疑是符合慢生活定位的。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曾到惠济区调研并实地查看古荥镇历史遗存。他对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的建设提出要求:“要充分论证,彰显文化特色,丰富城市文化,不留历史遗憾,探索特色产业模式,提升区域发展品质。”

  惠济区坚持“宁留空白不留遗憾”的原则,高标准高品质对古荥大运河文化区进行规划设计,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同时加大对辖区历史文化和文物的抢救、挖掘、保护及利用,让更多的文化符号得以传承和发展。

  按照“两年出形象,三年基本建成”的要求,惠济区将于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古城开发和运河示范段等项目建设,并投入试运营。同时,涉及区域的群众安置房、道路基础设施等配套一并建设。

  为配套荥泽古城大运河文化区建设,集聚人气,切实提升惠济区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区品位,该区还同步谋划建设了惠济特色商业区和郑州北部商业中心两个片区,在较高层次上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的推进,一河两岸百里画卷将次第呈现。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荥镇和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两大顶级资源,实现文、商、旅的有机结合,不久的未来,惠济区将从郑州“后花园”变身旅游新名片。(本报记者 徐建勋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冯刘克 本报通讯员 孙娜 连敬春 张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