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丝绸之路: 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

2018-12-04 16:18:30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中原巨变 标题列表】陆上丝绸之路: 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

中欧班列(郑州)满载着“中国制造”疾驰在“一带一路”沿线上。

【中原巨变 标题列表】陆上丝绸之路: 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

中欧班列(郑州)机车工作人员在检查列车安全。

【中原巨变 标题列表】陆上丝绸之路: 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

  大道越平川,亚欧一线牵。2013年7月18日,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中欧班列(郑州)正式开行。沉寂千年的丝路古道,重新响彻中欧贸易新时代的“驼铃”。

  东联西进,融通亚欧。近年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殷殷嘱托,提升开放通道优势,夯实中欧班列(郑州)综合竞争力,陆上丝绸之路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在雄浑高亢的“一带一路”建设交响乐中奏响了“时代强音”。一趟趟“河南快车”来往穿梭,宛如一条条舞动的彩练,让“陆上丝绸之路”愈发熠熠生辉。

  实践者说

  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明:

  奔跑吧,“钢铁驼队”!

  最近,中欧班列(郑州)的“朋友圈”又扩大了。10月24日,中欧班列(郑州)比利时线路开通,从河南郑州到欧洲腹地的“陆上丝绸之路”继续西向延伸500公里。

  列日是中欧班列(郑州)跑得最远的一个目的站,也是班列继汉堡、慕尼黑、塔什干、阿拉木图之后拓展的第五个目的站,标志着班列“多线路、多目的地”经营取得新的进展。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五年多来,“陆上丝绸之路”上的这支“钢铁驼队”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越跑越快、越跑越远,已悄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成功蜕变。

  1

  从无到有

  长期以来,河南的国际货运面临一个巨大的物流难题——没有“海运港”,大宗货物出口欧美,需先运至沿海港口,再通过海运出境。

  这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物流格局,一度羁绊着河南的开放步伐。如何改写这种被动局面?省委、省政府提出“向西走陆路”的构想。开行国际货运班列、打通物流通道,河南找到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切入口。

  谋定而后动。2013年3月,在河南省和郑州市等主要领导的强力推动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河南物资集团联合组建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来运营中欧班列(郑州),并奠定了独树一帜的运作模式——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

  万事开头难。从郑州到汉堡,10214公里,途经亚欧6个国家,确保班列快捷通行,绝非易事。在国家海关、商检、铁路等部门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国际陆港公司与沿途各国铁路公司、海关及相关企业反复协商和谈判,最终达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

  有了运营主体,建立了运行机制,接下来就要解决货源问题。陆港公司派专人到外贸企业、货代公司联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跑,推介中欧班列,上门揽货,凭着这种“扫楼”精神,郑州名扬窗饰、河南风神轮胎等企业的货都上了班列;河南世通物流也与陆港公司达成合作,载满了41节集装箱货物。

  那是历史性的一刻。2013年7月18日上午10时30分,一声汽笛划破天际,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正式开通。此后,这一现代国际物流“巨龙”,循着铮亮的钢轨,承载起河南扩大开放的历史重任。

  2

  从有到优

  那是一个难忘的春天。2014年5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郑州国际陆港。总书记详细了解中欧班列(郑州)的运行情况和物流状态,并提出了殷切希望。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中欧班列(郑州)在奔跑中不断“成长”,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刚开始的时候,客户对班列不了解、不信任,大家都不愿意上班列。第一年,由于缺乏货源,全年才开行13班。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提供最优质服务。用户需要什么样的集装箱,就开发什么样的集装箱;用户要到哪儿卸货,就开发新的下货点。

  提供别人提供不了的服务,最大限度方便客户,是中欧班列(郑州)成功开行的“制胜秘诀”。在中欧班列中,郑州班列率先推行完整的“一票式”门到门全链条服务模式,多元业务常态开展,越来越多客户“用了班列还想用”。

  从最开始找货源出门揽货,到客户“送货上门”,再到现在客户直接在班列订舱系统上“订舱”,在平台系统提交资料,当起“甩手掌柜”;从最初每月去程一班到现在每周“八去八回”高频满载开行;从运载为数不多种类的货物到承运1300多种进出口货类……5年多来,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次、载货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构筑起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

  如今,中欧班列(郑州)已形成境内境外“1+N”枢纽和沿途多点集疏的格局:在境内,以郑州为枢纽,集货半径达1500公里,货源地覆盖全国3/4的省份;在境外,以汉堡、慕尼黑、列日等为枢纽,业务覆盖整个欧盟;以塔什干、阿拉木图为枢纽,覆盖整个中亚地区。目前,班列境内合作伙伴2300多家,境外合作伙伴800多家。

  从有到优,中欧班列(郑州)一路驰骋,“河南速度”“河南经验”叫响全国。目前,中欧班列(郑州)总载货量、业务覆盖范围、往返均衡对开、满载率等市场化综合运营能力在中欧班列中持续保持领先。

  3

  从优到强

  在中欧班列(郑州)运载的货物中,南阳的月季苗是“常客”。它们成批“坐”着冷藏箱到国外,装点欧洲的大街小巷。

  中欧班列(郑州)是国内唯一具备特种集装箱(冷藏箱、挂衣箱、开顶箱等)自主配置和运营能力的班列,也是国内唯一实现多口岸、多线路、高频次常态往返均衡对开和冷链业务常态化的班列。

  陆港公司研发了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包含近40个子系统,实现班列运行全程信息监控,初步将中欧班列(郑州)打造成一体联动、信息速达、快捷高效的“数字班列”。

  多式联运也在不断彰显中欧班列(郑州)的“硬实力”。陆港公司具备签发多式联运单证能力,实现公铁海空等多种运输的“一单制”,为客户提供“门到门”多重运输资质、全链条服务。

  一列火车,同步欧洲生活。中欧班列(郑州)运贸一体,已全面实现由单一的运输服务模式向物流和贸易并重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丝路洋货”纷至沓来,中原人民“身在郑州、购遍欧洲”。

  正是由于不断创新发展,中欧班列(郑州)逐步实现从优到强的跨越,成为河南参与“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在中欧班列(郑州)的带动下,从河南发出的多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构筑起“陆上丝绸之路”的“河南大家族”。

  着眼于巩固领先地位,打造中欧班列的样板线路,我们将着力拓展线路布局,加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班列线路网络体系,并计划在年内实现欧洲线路(郑州—列日)和东盟线路(郑州—河内)常态化往返开行;全面建设“数字班列”,融入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提高“一单制”和“门到门”服务效能,进一步节省物流成本,持续擦亮“河南名片”,让中原更加出彩。③9

  研究者说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

  一曲悠扬的中原开放“驼铃”

  千年之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支撑起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华盛景;千年之后,呼啸奔驰的中欧班列汽笛声疾,演绎出“陆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最美乐章”。

  历史上的河南是出过重彩的河南,以“古”闻名;今天的河南是蓄势待发的河南,以“新”出彩。

  以中欧班列(郑州)为主要依托的“陆上丝绸之路”便是出彩河南中一道亮丽风景线。五年前,中欧班列(郑州)正式开行,河南发展的视野和胸襟一下子开阔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乘上发自河南的货运列车打入欧洲和中亚市场,河南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步伐再次加快。

  从每月一班“起步”到每周去八回八“快跑”,从时速80公里到120公里,从最初18天到如今最快13天即可抵达……在中欧班列(郑州)带动下,中欧贸易以及伴随而生的人文交流在河南蔚然成风。跑得更快、拉得更多,货值更贵、运距更远,班列犹如一个强大引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中欧班列(郑州)是最能体现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河南担当和河南奉献,更是彰显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成就的河南实践和河南名片。河南人享受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商业文明成果也更为便捷。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借力中欧班列(郑州)唱响了一曲悠扬的西进和东归的“驼铃交响曲”。

  自中欧班列(郑州)开通以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的共同推进下,河南口岸经济风生水起,对外贸易逐年增长,并持续位居中西部首位,这对于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河南来讲,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奖章”上,一定印刻着由中欧班列(郑州)搭建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那一抹精彩。③9

  中欧班列(郑州)大事记

  2013年7月18日

  中欧班列(郑州)首趟班列正式开行

  2014年5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国际陆港

  2014年9月1日

  中欧班列(郑州)首班回程班列开行,亚欧通道双向贯通

  2016年5月28日

  郑州国际陆港“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16年6月8日

  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启用

  2016年8月

  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去三回三”往返均衡对开

  2016年12月

  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研发成功并投入运营

  中欧班列(郑州)已加密至每周去八回八,累计开行1000列

  2018年10月24日

  中欧班列(郑州)比利时线路开通

  文/本报记者王延辉图/本报资料图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