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快速发展,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5月15日,河南发布《2019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河南持续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交通””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2019年底河南开通政务机构微博10185个 供图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
在“互联网+政务”领域,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共有政府网站841个,共开通政务机构微博10185个,共开通政务头条号7485个,拥有政务抖音号760个。河南省在线政务服务网民规模达336万人。
河南电信公司副总经理肖振涛介绍河南电信在服务“互联网+政务”方面的工作经验 摄影 吴雨宸
2019年,河南省积极落实国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政务云”平台建设优化力度,着力打通信息孤岛、促进数据共享,稳步提升政务信息公开化。河南电信公司副总经理肖振涛在《2019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在“互联网+政务”方面,河南电信已承接省政府政务云“两地三中心”中的河南省“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已签约郑州、平顶山两朵“政务云”;同时承建河南省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及大数据二期工程、河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等重点工程,为河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脱贫攻坚、大数据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互联网+旅游”方面,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推动智慧文旅快速发展。围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数据运营”等,河南出现了一批“互联网+旅游”的行业应用。其中,龙门石窟“智游龙门”小程序通过基于地理数据的各项智慧服务,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览、手绘地图、景区推荐路线、AI智能导游、语音讲解、设施查找等智慧游览服务;云台山、嵩山少林、清明上河园、芒砀山、老君山、鸡公山、八里沟等景区均建设了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利用智游大数据平台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我们建设了‘互联网+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实现了旅游业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体验。其中‘新乡南太行军事体验园’、‘洛阳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等合作,实现了清晰可行的智慧管理新模式,打造了安全、便捷的旅游环境,完善了景区的信息化建设和游客的智慧化服务,提升了游客感知。”肖振涛表示,河南电信不断加大5G、云计算、AI、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助力河南省行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保障。
在“互联网+农业 ”方面,河南扎实推进网络信息扶贫,率先在全国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和光纤接入全覆盖;助力贫困群众信息创业、脱贫增收,深入开展贫困村电商帮扶;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委员会,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建设。2019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优、优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互联网+医疗”方面,河南省互联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医疗体系重塑;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强线上就医指导;完成了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打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开展远程会诊医疗项目,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医疗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在“互联网+交通”方面,截至 2019 年底,河南省高速公路已安装路侧采集设施1.5万余台、信息发布设施3000余台,实现了高速路网全覆盖;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专网覆盖全省,并与实现了部省市三级的互联互通;二维码移动支付已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市的城市公交。 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河南推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有机融合,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更好地服务和方便人民群众。
在“互联网+教育”方面,河南在线教育消费迎来快速增长,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们建设区域智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有效促进区域资源共享,服务师生20余万人。‘智慧校园’为全省1000多所学校、200万师生家长提供了‘人人通’服务。”肖振涛说,河南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互联网+”离不开云资源及数据中心的“新基建”支撑。肖振涛表示,河南电信服务已经涵盖了多种“云业务”形态,覆盖了政务、医疗、教育、工业、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下一步,河南电信规划投资30亿,在郑州建设100亩以上基地园区,在全省18地市也要分别建立地市级数据中心以提升属地化服务能力,构建“云服务”生态,整合“云服务”力量,共建“数字河南”。(文 万庆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