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藏粮于地土生金——“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三
2021-06-03 08:49:31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藏粮于地土生金——“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三

5月31日,一只小黄鸭气球在原阳县官厂镇武庄村的麦田里。记者陈更生摄

  6月的中原大地,麦浪翻滚,收割机驰骋在金黄色的麦田里,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笑脸上。这丰收,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小麦都经受了风雨洗礼,凝结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这丰收,是河南省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结果。全省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连日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感受麦收的喜悦,倾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故事。

  筑粮仓

  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风吹麦飘香。再过两三天,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高标准农田的麦子将开镰收割。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片麦田考察粮食生产情况。

  “现在的小麦产量比以前更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更高了。”沈家村村民沈永平说。

  不远处,“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大字闪闪发光。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7年来,当地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里的小麦亩均增产150斤以上。

  如今,这里已建成了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实现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智慧农业技术高效融合。

  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是河南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河南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第二个阶段,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按照每亩投资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占全省耕地的56.23%,走在了全国前列。

  河南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300亿斤,不仅解决了近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6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正是高标准农田筑牢了“粮仓”根基。

  从2018年到2020年,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推进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确保到2025年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让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守红线

  保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

  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要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保护好耕地,保证足够的粮食种植面积,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种粮大户,就要多种粮、种好粮。”项城市红旗合作社负责人栾玉亭从2014年开始流转土地,如今共托管土地十多万亩,一直坚持种小麦和玉米。

  在全省,像栾玉亭这样坚守粮食种植的大户数不胜数。

  如何护好“命根子”,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罗山县农科所原所长翟顺国的理解是,开源和节流。

  何为开源?就是增加耕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罗山县龙山社区有一块坡地,过去长的都是杂草,一个种植户流转了这块地,整治出2300亩耕地,今年种的小麦喜获丰收。

  何为节流?就是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2021年2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文,提出严格耕地用途管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小麦、玉米、稻三大谷类作物的种植面积,确保全省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1.6亿亩。

  多年来,河南省耕地保有量一直稳定在1.2亿亩以上,小麦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耕地保有量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全省粮食产量2020年首次跨上1350亿斤新台阶。

  提提质

  质量量:不断提高耕地生产力

  “既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又要为未来留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上做文章。”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表示。

  监测数据显示,多年来,河南省耕地质量呈稳步提升趋势。2019年,河南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41,比2015年提高了0.42等;比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高0.35等。

  不断减少化肥使用量,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命力的重要一环。

  刘国富是遂平县和兴镇的种粮大户,2021年种植小麦2000多亩。多年来他一直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减少化肥使用量示范项目。他说,有些农民“选肥随大流,施肥凭感觉”,上的化肥太多,不仅粮食没有增产增效,而且损害了耕地,引起土壤酸化。

  在刘国富的麦田里,水肥一体机可以用水溶肥,在浇水的同时施肥,庄稼好吸收,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根据土壤情况、作物需求科学合理使用氮、磷、钾等肥料,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河南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夏秋两季大面积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河南省仍有大批中低产田亟待改造,仍要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组合拳。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李向东说,综合运用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是提升耕地质量的好办法,“通过地力提升,让粮食产量更高、质量更可靠,让老百姓吃得更好、更放心,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的优质河南粮!”(河南日报记者李运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