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牧业“卡脖子”问题怎么破?300余名专家学者“集结”郑州建言献策
大河网讯(记者 刘杨)针对农业和畜牧业领域国家前沿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深入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分享经验、凝聚共识......12月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黄河论坛在郑州开幕。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农业大学联合承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12月5日至6日,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3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将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深入的交流探讨,带来60余场专题学术报告。
聚焦两大领域“卡脖子”问题 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首进行安排部署。“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表示,此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论坛期间,专家学者将围绕“动物疫苗未来发展方向及其挑战”和“国际小麦族植物基因组及分子育种”两大主题,针对相关领域国家前沿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深入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坦诚分享经验、凝聚共识,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战略性意见,为支撑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
其中,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将以“动物疫苗未来发展方向及其挑战”为主题,下设“动物疫苗发展前沿国际论坛”“动物养殖与动物疫病防控国际前沿论坛”“动物疫苗发展前沿国际青年论坛”“‘一带一路’农牧产学研国际合作产业技术创新国际论坛”等四个分论坛,旨在推动动物疫苗技术更迭和关键瓶颈技术突破,提出动物疫苗未来发展战略和路径,促进动物疫苗研发和生产国际化水平,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全方位、多领域实质性合作,加快我国在动物疫苗领域发展速度和国际化进程。同时,河南省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出版工程(第一辑)”编写启动会也将在论坛期间召开。
第六届黄河国际论坛将围绕小麦族植物基因组解析及分子育种的核心主题开展学术报告和研讨,针对国内外小麦遗传改良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着重研讨如何集成先进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和分子育种技术,通过国际、国内合作,促进小麦族植物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表达规律的深入解析,更加有效地挖掘出有重要育种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的新基因和优异变异,助力植物基因组学及小麦分子育种研究进步,为促进国内外小麦安全高效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及实用性贡献。
集聚产学研三方的优质资源 助推农业科技经济创新融合发展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筹)共建单位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科研合作与研究生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及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科技创新院揭牌仪式。
“技术创新关起门是不行的,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基础理论研究的‘卡脖子’问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签约和揭牌涵盖了国内动物医学界高端研究平台,小麦研究领域的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集聚产学研三方的优质资源,共同助推农业科技经济创新融合发展。
以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筹)共建单位合作协议签约为例,河南农业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等28个共建合作单位将围绕我国粮食安全重大战略和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升小麦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切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河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兰州兽医研究所、上海兽医研究所、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负责人现场签署的“科研合作与研究生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单位将通过整合学科资源,集成创新要素,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模式,发挥协同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主战场,共同致力于提升我国兽医学科发展水平,实现“校所合作、学研双赢”,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校所合作模式,更好地为畜牧兽医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