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南水”入郑7年 郑州用水36亿立方米
2021-12-14 08:55:49来源: 郑州晚报编辑: 邓高靖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南水”入郑7年 郑州用水36亿立方米 其中生活用水31.18亿立方米,生态补水5.08亿立方米

“南水”入郑7年 郑州用水36亿立方米

一渠碧水缓缓流过城区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图

  12月15日,丹江水流进郑州将整整7年。12月13日,记者从郑州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获悉,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自2014年12月15日通水以来,7年间已经向郑州市累计供水36.26亿立方米。

  丹江水成郑州自来水主要水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郑州市新郑、航空港区、中牟、管城区、二七区、中原区、高新区、荥阳3县(市)5区,郑州境内干渠全长129公里,占中线干渠总长的1/10、河南境内总长的1/5。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郑州段工程2014年12月正式通水,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同步通水、达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南水已经成为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的主要水源。截至11月30日,郑州市已累计实现南水北调总供水量36.2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供水31.18亿立方米,生态补水5.08亿立方米。

  在改变沿线供水格局的同时,南水也改善了受水区的水质。南水入郑后,郑州群众的饮水质量显著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之增强。

  郑州河湖水量增加、水质改善

  南水入郑7年,生态效益愈加明显。郑州的地下水主要供水层位是地面以下埋深100米到400米的中深层地下水,占郑州市地下水供水总量的70%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郑州市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现象得以遏制,中深层地下水年平均水位由2014年的54.16米回升到2020年的44.7米,6年回升了9.46米,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用水矛盾缓解,郑州生态用水相应增加,河湖水量增加、水质改善,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干渠在郑州市境内129公里,渠道水面达1.5万亩,相当于百亩水面的湖泊150个,对改善郑州居民的生活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刘素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