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非常之年战三夏】河南:金扁担挑起粮食安全重任
2022-06-01 09:17:03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赵滢溪

  原标题:金扁担挑起粮食安全重任(非常之年战三夏) ——“丰收麦田里的河南农业现代化”系列观察之一

  5月29日,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冢王村,种粮大户王凯流转的700亩麦田里,联合收割机纵横驰骋,运粮车上麦籽装得满满当当。“去年10月中下旬麦才种下去,现在看来晚播并不减产,一亩地能打1400斤。”王凯感慨,“这个丰收来之不易!”

  2021年,河南省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小麦播期推迟,晚播面积有1000多万亩。“麦子能不能种上?面积能不能保住?麦苗能不能长好?粮食会不会减产?”一连串问号让河南小麦还没种下就备受瞩目。

  河南小麦何以如此牵动人心?

  放眼国际,俄乌冲突持续,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纷纷捂紧“粮袋子”。回观国内,全国28%的小麦产自河南,河南小麦单产、总产和贡献率均居全国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殷殷嘱托,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端牢中国饭碗,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离不开河南粮。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把“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记在心上、落在干上。

  2017年,河南粮食总产跃上1300亿斤台阶并保持至今。其中小麦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不仅满足了自身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外调原粮及制成品600多亿斤,稳住了经济大盘,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

  晚播不减产,粮食连年丰。这些年,河南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了新途径、挖掘了新空间、培育了新优势。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说。河南的新担当新作为靠的正是“金扁担”——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南省实行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将面积和产量任务分解到市县,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王凯清楚地记得,10年前,他刚开始流转农田时,不少地还是“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兔子不拉屎、旱涝不打粮”的低产田。2012年起,我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从此广袤沃野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提升,产量上去,人得解放。

  如今,王凯的700亩农田7个人就能轻松管理,施肥浇水打药一部手机通通搞定;不用两脚泥去巡田,虫情监测仪、孢子捕捉仪等黑科技遍布田野,随时监测提醒病害防治动向。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亩均增产150斤左右。19.3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正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管理万顷良田。

  “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了十几年地,永城市种粮大户刘新全对这句话有了新理解:“做面包要强筋的,做馒头要中筋的,现在种地分不清这些哪里行?”他流转3000亩地,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新麦26,还没收获就被当地一家面包企业预订了,优质优价不愁卖。

  曾经,东西南北多省品种逐鹿中原。如今,经过11次品种更新换代,河南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优质小麦高产又增收。

  掌握种子“芯片”,高原再起高峰。河南省成立神农种业实验室,谋划建设“中原农谷”,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3%。

  开局不利、转化良好、丰收在望,大灾之年夺丰收,除了良田良种良法携手“抗逆”,防灾减灾体制逐步完善功不可没。

  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河南省小麦年年需过干旱、倒春寒、干热风等关口考验;每年投入近5亿元,开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实现“虫口夺粮”。200多天精心呵护,全省8500万亩小麦即将丰收到手。

  丰收中原挑战不断,2022年麦收更遇到新课题、新挑战——“三夏”大忙时节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如何科学统筹,成为考验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我是奔马车司机张洪礼,我是拖拉机手常怀欣,我是收割机手张怀建,在外的父老乡亲,有我们在,请放心。”近日,封丘县一村干部喊话在外老乡“安心务工,老家帮你收麦”的视频火遍网络。周口市西华县公布各乡镇服务热线,一个电话就能帮助老乡把收、储、种全解决。

  王凯所在的村庄,同样为外地机手提供“一条龙”暖心服务:来了有活干、地头做核酸、吃住在村委,镇政府专门成立办公室协调机手跨区作业。

  麦熟一晌。小麦成熟后的适收期只有3到5天,我省小麦99%靠机收。现如今,疫情防控不松懈,河南麦收阵线由南向北有条不紊推进,离不开全省科学统筹调度,为收麦开辟绿色通道,也离不开我省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把机收需求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麦收前已实现供需对接全覆盖,确保每块麦田都有机器收、收在适收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中心主任凌中南说。

  “我记得小时候还有麦假,一到收麦时,拿着镰刀就往地里冲,割麦、拉麦、打场、晾晒,原来三五天的工序,现在也就一支烟的工夫。”王凯说,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夏收连着夏种,宜早不宜迟。这两天,王凯订购的米豆间作播种机就要到货了,“‘大豆振兴’,咱‘新农人’也要出份力!”(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