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洛阳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倾心助企添动力(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涧西区智能制造及大数据科技产业社区入驻民营企业近600家。化雅楠 摄
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
近日,一场民营企业座谈会在洛阳市党政办公楼举行,洛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了解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民营企业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研究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助企纾困帮扶措施,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不够充分,还有哪些短板?营商环境还有什么差距?企业最需要哪些服务?希望大家结合生产经营感受一起来分析破题。”2021年9月8日,在洛阳市委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洛阳市委主要领导开宗明义,邀请在座企业家多提意见建议。
两场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都直面问题、深入交流,现场排忧解难,气氛热烈,传递出洛阳市重视民营经济、关心民营企业家、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把脉问诊 助企纾困解难
疫情当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亟待解决。
“要谈实情、说实话,大家在日常经营中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困难、问题?不要有什么顾忌……”6月2日,洛阳市委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洛阳市委主要领导直奔主题的开场白,让与会的企业家们纷纷打开话匣子。
“我们是一个搬迁企业,现在用地过户手续由于程序复杂一直没有办到位,影响了设备购买和人才引进及融资进程。”洛阳航辉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褚金言首先发言。
“产业化资金不足以支持研发投入,急需流动资金2000万元。有了资金支持,我们能跑得更快、做得更好。”海普半导体(洛阳)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焉服说。
作为文旅企业代表,嵩县白云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兰海波说,2019年刚到盈利期却赶上疫情,造成盈利期后延,目前投入大量资金,能否在融资和政策上给予帮助?
……
从原材料价格上涨到融资难,从土地紧缺到人才引进难……近4个小时的座谈会,15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谈感受、列问题、提建议、话期望。
会上,洛阳市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逐一回应了企业关切,共同帮助企业破解难题。
“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制定好政策,采取好措施,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尊重企业家、尊重人才的氛围,为民营经济发展当好坚强后盾。”洛阳市委主要领导表示,要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更加有效的企业问题收集、梳理、交办、跟踪、评价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我心里感到很暖,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公司作为生产芯片封装材料的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风口技术优势,以推进芯片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为目标,助力‘中国芯’发展。”走出会场的闫焉服表示。
青要山景区开发建设投资人、天津天成投资集团董事长王天洪说:“疫情之下,我们文旅产业的日子很难过。政府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和实打实的支持举措,让我添信心、增动力,我相信企业一
定能走出谷底,迎来更好转机。”
真金白银 千方百计保主体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次大考。
民营经济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亦是激荡城市发展的最大活力源泉。
“近年来,洛阳市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洛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促创新的重要主体,在洛阳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洛阳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
据介绍,截至目前,洛阳市民营经济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民营经济贡献近50%的税收,就业占比90%,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洛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动力源。
洛阳发展要有活力,必须激活民营经济。
聚焦“服务覆盖面更广、问题解决率更高、专项服务更深、经济基本盘更稳”目标,2022年以来,洛阳市陆续出台了一揽子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助企惠企举措。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为更好解决疫情冲击给企业带来的困难,2022年5月,洛阳市发布“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20条”,围绕强化惠企政策落实、提供便捷疫情防控服务、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畅通企业物流运输、精准落实环保管控等20个方面出台政策,着力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和影响。
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惠企纾困“1+3”系列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18条、文旅企业纾困18条等政策措施,更快直达市场主体,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6月10日,洛阳市召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针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冲击,对照国务院6个方面33条举措和河南省9个方面44条举措,推出10个方面49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用“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这既是一种坚定,更是一种自信。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洛阳市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环境,不断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传递坚定信心,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冲击、渡过难关,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新辉煌”提供坚强支撑。(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