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乡:大河之阳 左岸如画(喜迎二十大 中原更出彩·大河奔腾)
位于黄河左岸、大河之阳的新乡,境内黄河河道长170公里,流域面积410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316万,在河南省所有沿黄省辖市中“滩区面积最大、河道断面最宽、临背悬差最大、滩区人口最多、蓄滞洪区最多”。
近年来,新乡市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域发展,以高质量规划为引领、郑新一体化为载体、“中原农谷”建设为支撑,努力在“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中展现新作为。
坚持生态优先 打造幸福母亲河
“曹岗险工素有‘天下第一险’之称,工程临背悬差达13米……”9月12日,中秋假期,在封丘县黄河曹岗险工处的黄河文化苑,封丘黄河河务局干部裴自勇热情地为前来游览的游客义务讲解。
这处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苑,按照“临河黄河风景观赏区、堤顶法律法规学习区、背河黄河文化传承区”的分区,展示了一部厚重的治黄文化史。多彩步道织就的千米生态游廊,使得文化苑建成两年多来,成为远近有名的休闲打卡地。
近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生态优先、道路优先、植绿优先、分段实施”的总体思路,本着既强化“游廊”功能又让岸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原则,相继开展了6带、9园、5个特色小镇、12个美丽乡村、10条进滩路、4个片区,共46个沿黄重点项目建设,黄河大堤边涌现出同心湖公园、陈桥湿地、博浪沙森林公园、王家潭湿地森林公园等一个个新的沿黄“网红打卡地”。
枝繁叶茂,绿树成荫,漫步在宽敞平坦的沿黄生态通道上,能近距离聆听母亲河的轻声吟唱。驻足平原示范区桥北乡北裹头观景台瞭望,路成网、林成片、田成方,村在林中园中,人在花中绿中,似一幅美丽壮阔的画卷。如今,新乡174公里的黄河大堤生态廊道、66公里的黄河生态观光廊道等“六大生态廊道”基本建成,逐步形成“一山两河三带多节点”全域文旅发展格局。
坚持从严治理 依法守护母亲河
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之一,新乡注重严管、严查、严打私挖盗采矿产资源、黄河故道非法取土采砂等违法行为,全力护卫母亲河。
该市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加强与沿线各县(市、区)公安、法院、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协作,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建立了打击非法盗采常态化工作机制,尤其是深入推进推动“河长+”工作机制,组建3个专职水政监察大队,加强黄河河道和采砂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河道管理秩序持续向好。
该市还推进“天眼”系统建设,建立了实时发现、即时报送、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遥感卫星检查手段,从严查处违法开采破坏自然生态等行为。黄河流域(河南段)第三巡回审判法庭落户封丘曹岗,有效遏制了涉水违法行为,改善了沿黄生态环境。
坚持协调发展 提升区域竞争力
按照《新乡市沿黄生态带发展规划》,新乡着力建设“三生融合、城乡协调、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生态与城镇融为一体”的总体发展模式,努力将生态颜值转换为生态价值。
在产业发展方面,新乡扭住郑新一体化发展龙头,坚持协同左右岸、跨河发展,把平原示范区作为郑新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主动对接“1+8”郑州都市圈规划,推动郑新“交通联通、产业贯通、创新融通、要素畅通”。把长(垣)封(丘)一体化作为推进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源,发挥两地优势,加快建设飞地产业园。高标准推进“中原农谷”建设,围绕种业、功能食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发展等重点领域,高质量编制农谷建设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加快“一核三区”建设。
同时,新乡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氢能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坚持数字赋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做好以资源换产业文章。(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代娟 河南日报通讯员 张志超 董广)
记者手记
见证黄河之变
自小在黄河边儿长大,封丘黄河河务局干部裴自勇见证了黄河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生态之变。2019年以来,封丘境内56公里黄河大堤上新植了93万棵树,筑起一道郁郁葱葱的生态廊道,还建成了一批沿黄游园。
职责之变。过去,黄河河务局主要任务就是沿河巡视,发现风险点及时处置。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河务局的执法监督职能得以加强,工程管理范围也进一步拓展。
生活之变。过去巡河一圈,泥一身、水一身,如今黄河堤岸路路畅通,电瓶车既舒适效率又高。过去各巡逻站点黄沙遍地,如今个个建得像花园。过去堤内群众每逢黄河汛期心惊胆战,如今10.08万封丘群众全部外迁集中安居。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裴自勇高兴地对记者说,他一定会见证更大的“黄河之变”!(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代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