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项目引领、赋能创新 食品名城漯河做大产业“蛋糕”
2022-11-09 09:50:27来源: 大河网编辑: 邓高靖责编: 胡晓萌

  原标题:发力稳增长 冲刺全年红③丨项目引领、赋能创新 食品名城漯河做大产业“蛋糕”

  编者按:2022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7022.73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河南省政府在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中发现,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消费提振复苏、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河南省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11月1日起,大河网联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推出《发力稳增长 冲刺全年红》系列报道,详解河南亮点经验做法,助力河南经济行稳致远。

项目引领、赋能创新 食品名城漯河做大产业“蛋糕”

漯河市风光

  大河网讯 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复杂的外部环境,着实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然而,河南有这么一座城市却交出了亮眼答卷: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4.9%,居全省第2位;1—7月份工业投资增长达33.4%,全省位列第1。这座“中国食品名城”,用扩大投资、项目为王、创新赋能、招强引精等配方烹制的产业发展大餐,为河南各地稳经济大盘贡献卓有成效的“漯河经验”。

  围绕“一碗饭、一桌菜”

  发力优势产业赛道

项目引领、赋能创新 食品名城漯河做大产业“蛋糕”

  全省第六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漯河分会场

  着眼“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漯河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完善了总投资2.2万亿元、产业项目1.2万亿元的“十四五”重大项目储备库。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引领型重大产业项目131个、总投资2229亿元,包括5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和112个5亿元以上项目。

  目前,5个百亿级项目全部签约,其中金大地公司投资120亿的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和总投资103亿的盐化工创新升级项目,变“制造”为“智造”,以期树立全国联碱行业智慧工厂标杆。而双汇则推出新的产业目标:瞄准万亿预制菜行业新赛道,建设总投资100亿的第三工业园。同时,卫龙主攻功能、健康食品和中央厨房,谋划新上总投资100亿的四期未来食品项目。

  如今,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000亿元,是全国的1/50。抢抓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机遇,漯河的产业发展蓝图绝不局限于食品全产业链。漯河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漯河已谋划实施重大交通设施、新基建、新能源重大项目356个、总投资1250.89亿元;同时,创新轻资产项目“拎包入漯”、重资产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模式,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天,优化营商环境,便利更多市场主体投资兴业。

  含金,更要含新!

  全要素招商引资集聚发展新动能

  不仅要走得快,漯河正在走得远上下足功夫: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企业“含金量、含新量”。高标准建设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已投入运行,12支由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和300名研究生组成的科创团队陆续入驻;金大地、三全、好想你枣业等196家知名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累计上市产品294个、技术服务收入2.98亿元、增加企业营收113.5亿元。

  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在日前召开的“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漯河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漯河市委书记刘尚进说:“漯河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国食品云,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和工信部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城市,今年将全力实现‘千企上云、千亿交易’的‘双千’目标。”

  以模式创新招强引精,漯河围绕主导产业打开新通道、集聚新动能。据漯河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拥有对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主导产业行业前100名、“专精特新”企业四个招强引精专班,按图索骥精准招商。系统思维、全要素,是漯河招商引资的关键词。“就是既招引园区项目整体,又招引知名企业生产线、品牌项目、创新研发基地、高层次人才、区域结算中心等。比如说我们招引江苏微康建成亚洲最大益生菌菌种单体生产工厂,并共建食品微生物研究院,实施‘益生菌+’优势叠加,与50多家食品企业合作,赋能食品产业高端化发展。”

  2022年以来,漯河市新一批产业项目快速开工、形成新的增长点:“新树扎深根”,一批骨干企业倍增提速、二期三期接连上马;“老树发新芽”,积极响应龙头企业扩产增能需求精准服务,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何心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