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这个春节 开封“火出圈”
2023-01-31 09:36:29来源: 开封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石丽敏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对于开封来讲,注定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而又不平凡的假期。全市接待国内旅游出游714.16万人次,接待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旅游市场异常火爆,甚至出现了“一张门票、一个床位、一张餐桌难求”的情形。

  这个假期,开封市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推出新产品,丰富新业态,系列活动精彩绽放,古城开封处处美景、步步穿越,洋溢着醇厚、浓郁的大宋年味儿。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内各媒体重要时段、重要版面,纷纷聚焦开封市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这个春节,开封“火出圈”。

  大美中原、母亲河畔,坐落着八朝古都开封。各个时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创造了开封灿烂的文化、书写着开封辉煌的历史。开封作为古都,最独特的就是它丰富而充满特色的民俗。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吸引着八方游客来到开封,在这里过一个有年味儿的欢乐节。这个假期,全市接待国内旅游出游714.16万人次,接待量创历史同期最高。在河南省春节假期接待游客量前五名的景区中,开封占两席。

  异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安全有序的旅游市场、热情周到的服务、洋溢着欢乐的笑脸……兔年新春,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开封感受到了大宋的风雅、民俗的醇厚、中国年的情怀以及别样的温暖。

  顶流开封,再次凭借实力“火出圈”。

  数百万游客来开封度佳节

  “节日期间来开封玩,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1月23日傍晚,虽然当天的气温较低,但是驱车来汴的漯河游客周雪艳和家人仍然在龙亭湖畔流连忘返。左边,霓虹灯装扮下的龙亭湖多了些许神秘,让人感觉一切仿佛在梦中;右边,各色彩灯映衬下的七盛角和清明上河园如梦似幻,显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看着夜幕下的古城处处流光溢彩,周雪艳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有一种穿越的恍惚感,千年前金碧辉煌的东京城仿佛就在眼前。” 

  其实,周雪艳一家这次来开封旅游颇费了一些周折。“节日期间的宾馆和酒店太不好订了。”来开封之前,周雪艳想着订酒店是非常简单的事,却没想到翻遍了手机上的旅行类App,许多位置好的宾馆、酒店的房间早已被预订一空。几经周折,她才在郑开大道附近一家宾馆订上房间。 

  虽然订房费了一番周折,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心情。周雪艳兴奋地说:“春节期间,能订上房间就不错了。今年春节,开封的旅游真是火爆。”的确如她所言,春节期间,来开封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多”,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共同的心声。 

这个春节 开封“火出圈”_fororder_0131kf3-3

这个春节 开封“火出圈”_fororder_0131kf3-7

游客前来观赏我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资料图片

  这个春节假期,用“井喷”一词来形容开封的旅游毫不为过。进入开封市区,无论是老城还是新区,道路上大多是外地车辆,一辆紧挨一辆,连绵不绝;如果到景区,情形更甚之,排队停车、排队买票、排队进园,到处都是拥挤的人潮。“开封城里人山人海。”这是外地游客和开封市民共同的看法。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凭借着优秀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文旅产业一直是开封经济的“扛把子”,成绩瞩目。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封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处于第一方阵。 

  开封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科学决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确立了文旅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各项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开封市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达到50.6%,为古城保护发展注入新活力。文旅产业,支撑起了开封在过去数十年里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 

  1月22日是大年初一。这天10时,记者来到郑民高速开封南苑收费站口,只见金明大道的进城方向出现了拥堵情况,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一辆紧挨一辆,缓慢向北行驶。此外,在郑开大道,从郑州往开封方向也出现了大量的车流。 

  “我们是来开封感受年味儿的。”1月22日14时,来自新乡的葛振锋驾驶着自家的车辆,顺利抵达酒店的停车场。葛振峰的妻子告诉记者,为了来开封旅游,他们早早地就在网上订好了酒店,购买了景区门票,就为了度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新春佳节。 

  1月22日19时,记者来到新街口,从宋都御街南口向西望去,整条街上“停”满汽车,车速几乎为零。不仅如此,记者在大梁门附近向东望去,大路上看见的是一片红色车尾灯。 

  “由于准备不足,我没提前预订房间,最后只能住到复兴大道附近的一处酒店。”1月23日上午,从濮阳自驾来开封旅游的胡昊文说。虽然住的地方离景区较远,但是在开封旅游,让他体会到了传说中大宋“东京梦华”的繁华。“品小吃、赏花灯、逛庙会、跟‘包大人’一起过节,这个春节在开封体验到了浓浓的年味儿,享受了一道道文化大餐,过得很充实。”清明上河园、万岁山、鼓楼广场、御河、书店街等成为胡昊文和家人的好去处。 

这个春节 开封“火出圈”_fororder_0131kf3-5

热闹的鼓楼夜市。资料图片

  在鼓楼夜市,每天晚上都是人声鼎沸。在这里,充斥着带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和方言,摊位被挤爆,不少游客站在小桌旁边等候。夜市周围只要能停车的地方都挤满了车辆,而且几乎都是外地车辆,既有安徽、湖北、江苏、山东等外省的,也有郑州、周口、商丘、新乡等周边城市的。“我小时候就知道古城开封。信陵君、包青天、杨家将,这里有太多的传说故事。”来自安徽淮北的游客刘巍然说,“来开封旅游,能够真正感受到河南的特色。”

  以“亮绝活”“秀特色”来吸引游客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春节开封“火出圈”,得益于开封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饱含宋风宋韵的传统年俗。 

  在中华文化版图中,有气势恢宏的唐代文化,也有内敛雅致的宋代文化。宋承唐后,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所以在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往将唐宋并称。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 

  宋文化奠基于开封,成形于北宋。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较早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尤其是北宋时期的东京,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世界大都会。以开封为中心形成的大宋文化,与此前的汉唐文化和后来的明清文化比肩而立,成为华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开封通过推进文化开封建设,唤醒城市记忆,着力打造宋文化IP,进一步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开封的宋韵特色不断彰显,宋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独特魅力。 

  开封市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目标,以信息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主线,苦练内功,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了文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2年,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铁塔公园改造提升基本完成。开封市加强古城保护,启动改造“四厢二十坊”,书店街、马道街入选首批省级试点步行街,州桥与汴河遗址考古发现取得新成果,北宋东京城外城遗址保护展示等3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 

  开封市围绕古城保护和开发这篇大文章,对城市空间体系、街巷肌理、建筑风貌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强化对重要区域、重点地块、主要轴线、关键节点的形态管控,加强文化符号的设计和融入,充分彰显“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老城区各展风采”的新宋风城市风貌。“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形象逐步凸显,被评为“中国最美历史古城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胜地”。 

  春节开封“火出圈”,得益于开封市一场场热闹温馨、喜庆祥和、雅俗共赏的文旅盛宴。 

  万千游客出行的脚步声,是提振文旅市场信心的最强音。开封市拿出各种优惠,让大家走出家门,让游客踏足开封,释放文化旅游消费需求。2022年年底以来,随着开封市“1+5”惠民大礼包活动正式启动,为市民送上的1亿元“大礼”点燃了消费热潮。其中,3000万元文旅行业消费券带动各大景区客流强劲上涨,有效刺激了文旅消费。2023年1月1日起,开封市还推出了宋都古城全域旅游一体化运营大礼包。 

  “大宋中国年”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文化民俗节会的标志性项目。2023年,“大宋中国年”品牌热度持续攀升,六大主题、百余项活动为广大游客献上年味儿十足的文化大餐。 

  2023年春节,开封市倾力打造的“宋都大庙会·灯会”正式亮相。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开封城“花灯十里正迢迢”,五大会场每日联动上演千余场演出,再现繁华鼎盛的“东京不夜城”。 

这个春节 开封“火出圈”_fororder_0131kf3-12

翰园艺术庙会现场。资料图片

  走进国家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游客欢笑声不绝于耳,《王员外招婿》《岳飞枪挑小梁王》《大宋东京保卫战》等经典演出每天都会准时与游客见面。舞龙、老背少、抬老四、财神纳福等各类表演,让游客在兔年春节里品味了民俗盛宴,置身景区,观看着各式各样的民俗表演,仿佛穿越千年时空,回到千年前的大宋春节时光。 

  春节假期,开封市各文博场馆推出一系列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特别是开封市博物馆推出的“活字印刷术”“穿越两千年”“玩转指南针”“一座城一条河”“画中东京城”等宋代主题研学体验活动,吸引大批青少年走进市博物馆,进一步擦亮“研学开封 知行中国”品牌。

  宣传持续发力扬开封美名

  春节期间,开封市精心组织,聚焦主题,突出策划,浓墨重彩做好春节期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营造欢乐喜庆、安全祥和的节庆氛围,展现开封浓浓年味儿、满满幸福感。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内各媒体重要时段、重要版面,纷纷聚焦开封市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春节临近,河南省开封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备年货、写春联、品美食、逛庙会、赏花灯……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浓浓年味、喜迎新春佳节。”1月20日,新华社客户端播发了《河南开封:多彩活动迎新春》。 

  “在2023年新春到来之际,听,河南开封的迎春唢呐已经热热闹闹地吹起来了……”1月21日是除夕,这天晚上的黄金时段,央视四套“传奇中国节”播出开封首届“宋都大庙会·灯会”精彩的春节节目,引起热切关注。盘鼓、年画、豫菜、民俗……在5分多钟里,开封通过央视画面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了古都醇厚的年文化和风雅的宋文化,其魅力得到了众多观众和网友点赞。 

  1月23日,央视《晚间新闻》栏目播出了《万盏花灯流光璀璨 “打铁花”点亮古都》。观众们从节目中看到,近万盏花灯组成了50余组造型,把万岁山·大宋武侠城装扮得流光溢彩。在这里,“中国最古老的烟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也精彩亮相。1月24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今日环球》栏目播出《河南开封:万盏花灯溢光彩 “铁花火雨”亮古都》,同样展示了万岁山·大宋武侠城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1月26日,《人民日报》在《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民俗美》栏目刊发了《20岁青年创新彩灯工艺》一文。文章聚焦开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张”,详细介绍了彩灯的制作工艺。 

  1月22日,河南卫视《河南午间报道》以《开封:逛庙会赏民俗宋都大庙会年味儿浓》为题,介绍了开封市景区开展的杂技、踩高跷、舞狮等精彩的民俗表演。1月23日,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播出宋都大庙会,开封推出“一票游汴”,倾心打造沉浸式闹春民俗大戏。《河南新闻联播》还播出《清明上河园:国风巡游 穿越古今》,清明上河园内,新春国风大巡游热闹上演,迎财神、蹦杆轿、踩高跷等表演再现《清明上河图》的盛世风情。 

  此外,《农民日报》头版刊发《河南通许:乡村年味别样浓》,《河南日报》在《项目为王 感知中原经济脉动》专栏中刊发《坚持“项目为王”勇做“开路先锋”》等重要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前后,仅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大家主流央媒刊播重大报道就高达19篇。 

  开封市还策划发起了“千名网红直播开封”活动,以受众视角沉浸式体验拍摄创意短视频,多角度、全方位对“大宋中国年”进行推介。 

  其实,春节期间,开封市精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引起中央、省级媒体的关注并非个例。央视已连续多年关注报道开封春节期间的民俗娱乐活动。春节黄金周、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每逢这样的盛大节会,开封就成为各大媒体聚焦的中心。媒体的持续关注,是开封市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的表现,也是开封市在宣传上持续发力的成果。 

  “由于工作原因,我今年没能回开封过年。但是,我在中央级媒体上多次看到魅力无穷的开封美景,令我这个身处异乡的开封人倍感骄傲。”1月26日,在深圳市工作的开封女孩侯佳雯向记者表达了她在央媒看到家乡之美后的喜悦和自豪。 

  多年来,开封市成功举办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大宋上元灯会等节会活动,并加大策划力度,创新宣传方法,不断强化宣传效果。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策划,极大提升了开封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开封美名远扬。2022年,电视剧《梦华录》热播之际,开封市委宣传部精心谋划、统筹联动,协调市委网信办、市文广旅局、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策划共同组织开展“追《梦华录》 趣开封城”线上线下宣推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开封城市文化和文旅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微博话题“追梦华录趣开封城”阅读量已突破1100万。网上掀起“来开封打卡,沉浸式体验宋潮生活”的热潮,迅速登上新浪微博同城榜热搜第2名。 

  看到开封旅游红红火火,家住龙亭北路一小区的张亚楠欣喜不已。“开封文化厚重,名副其实。八朝古都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中国菊花名城等。近年,开封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宏伟目标,积极把开封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成效明显。”张亚楠说,“与此同时,我市多年来注重对外宣传,积极推介开封,使开封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春节来汴旅游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并不意外。”(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 李雪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