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扎根农村土壤的“守”艺人
炒茶锅里的温度不断升高,滴翠的茶叶翻滚着,丝丝清香趁着春风乱溢出来,周正祥眯着眼、弯下腰,细细端详冒着热气的茶叶。由于经常接触160度高温的铁锅,他的手上布满了灼烫的痕迹。
“我的根在农村,这里是我人生的舞台。”今年37岁的周正祥,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信阳市商城县发展茶产业。“扎根农村不放松、传承百年手工制茶技艺,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周正祥向游客展示传统制茶工艺(受访者供图)
“我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
在大别山北麓的金刚台峡谷,有大片的高山茶园。童年时,周正祥就听着茶歌,跟着父辈们在茶山中穿行忙碌。2008年,大学毕业的周正祥回到这里,开启了他作为制茶世家第五代传承人的茶农生涯。
“只有扎根田间地头、与茶农打成一片,才能与茶叶真正融合,做出高品质的茶叶。”作为高级农艺师、其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正祥说,自己梦想做一个真正的“守艺人”。
万事开头难。“手工制茶时,需要双手不停炒制原料,锅很烫,可越烫越怕,越害怕就越烫手,只有克服了本能的身体反应,才算是入门。”回忆起初学手工制茶的日子,周正祥说,“那会儿累得站着都想睡觉,走路就像踩着棉花,晕晕乎乎的。”
但传承手工制茶技艺,是他引以为傲的坚持。“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是科技无法取代的。”他说,近年来机器炒茶已经普及,但他依然热爱并执着于传统的手工炒茶技艺。“父辈们一天使用超过10公斤的原料,连续作业20小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们靠的就是这份传承的使命感。”
在第五届全国茶叶职业技能竞赛之茶叶加工(绿茶)竞赛总决赛中,周正祥凭借出色的制茶技艺,用2.5公斤原料,分了10锅连续做了10多个小时,最终获得铜奖,并获评为国家级制茶技师,成为商城县家喻户晓的青年茶人。
“每当老乡亲切地叫我‘茶把式’时,我都特别自豪,因为这是对我技术和能力的认可。”他说。
致富路上的青年“带头人”
“传承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守正创新。传统技艺有了创新能力的驱动才能行稳致远。”周正祥深知这一点。他引进国家级茶叶良种,在制作工艺上把信阳毛尖传统工艺拆分为12道工序,引进了小型杀青机、理条机,把绿茶生产线升级到了第六代,生产效率提升了足足24倍,实现了商城高山茶标准化、现代化生产。
“一个人只在技艺上的成功是远远不够的,能带着老乡们过上好日子,才是一件真正造福社会的事情。”周正祥说。
2022年春,茶叶销售市场因疫情遇冷。周正祥就带着茶农一起和网红主播合作,拍摄高山茶园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展示茶叶生长过程和茶园风光,让更多人了解商城高山茶。冬季,他们又推出红茶系列,其中的有机桂花红茶在网上颇受好评。“近一个月的销售额是8、9、10月份销售总额的3倍。”周正祥说。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其鹏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成为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和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企,茶园面积达8000余亩,还通过茶旅融合,带动合作社附近开办30余户农家乐,实现增收。
此外,周正祥还建起了100亩的商城高山茶示范基地,引进5200余万株国家级茶叶良种提供给茶农试种;编制《商城高山茶种植规程》,每年进行5期推广培训,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增收,长期雇用300余名茶农务工,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2000余户茶农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增收致富。
“未来我将以商城高山茶为基础,提升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实现茶旅融合,帮助茶农增收致富!”周正祥信心满满地说。
周正祥在茶园直播采茶(受访者供图)
抓住乡村舞台上的无限可能
“冬季降温之后,茶树地上部分生产逐渐减缓,进入休眠期。但地下部分则逐渐活跃,并进入全年根系活动的高峰期,所以冬季要抓好土肥管理、树冠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冻害预防……”在茶园里,周正祥正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录制视频。他说,这已经是“茶园冻害应对”系列的第十期视频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享受手工制茶的过程,这就和人生一样,只有经历,才懂清香。”他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制茶技艺,周正祥经常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宣传手工炒茶技艺,录制视频教程发到中国农技推广app、微信群、视频号等平台,广泛传播、线上答疑,彻底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对有意愿学习传统炒茶技艺的茶农每年开展2至4次的专业培训和操作示范活动,每年使近1.2万茶农受益。
凭借在乡村振兴舞台上的出彩贡献,周正祥获得了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最受欢迎特聘农技员”“第五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铜奖”“河南省返乡创业之星”“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想给青年人树一面旗帜,让大家看到乡村有无限可能,青山绿水之间也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周正祥说。(王佳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