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近年来,我省文物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赓续历史根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底蕴。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主根、中国历史主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禀赋突出。
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建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落地落实,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加强保护,夯实文化传承之基
7月的中原大地,骄阳似火。比天气更热的,是无数学子游洛阳龙门石窟的热情。他们边品尝龙门二十品创意糕点,边欣赏龙门石窟内鬼斧神工的石刻艺术,深深感受着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河南文物家底丰厚。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可移动文物1773620件(套)。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坚持保护第一,河南省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夯实文化传承之基。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倾斜支持,出台《河南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推出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争取中央财政20.56亿元,省级财政投入5.15亿元,护航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河南省。同时,依托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设立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科研基地14个,重点攻关石窟寺、土遗址、古建筑、金属文物、纸质文物的病害探测、原位诊断和防治关键技术。
革命历史,是激发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桐柏革命纪念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一处处革命文物旧址焕发勃勃生机,成为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规划量的不竭源泉。
考古实证,文明探源的“河南贡献”
5月3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商代重要考古新发现:安阳洹北商城遗址“郭城”不是城墙,是城壕。城壕上发现的通道以及不同时期的道路遗迹,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洹北商城城市布局。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文化研究的“主战场”,河南全力以赴推进,组织实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在资金、人才、政策等全方位保障之下,近年来取得了诸多考古重大发现,不断印证、补充、串联起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轨迹。
夏文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自2021年以来,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从最开始发现的“九宫格”到之后的“多网格”,进一步揭示了二里头都邑宫城为宫城居中、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布局,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2023年3月底,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至此,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已达53项,继续领跑全国。
河南考古牢牢占据“C位”。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多年来,河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实证了不断裂的中华文明史。其中,贾湖遗址等14项考古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为加快建设考古强省,河南扎实推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支持郑州、安阳等地加强考古力量,初步形成“全省一体”考古新格局,为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重要支撑。
博物馆“热”,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漯河舞阳,贾湖遗址博物馆。这里每天都有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他们无不感叹8000多年前先民发酵酿酒、结网捕鱼、纺织缝纫、乐器制作等日常生活的智慧。从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开馆以来,贾湖遗址博物馆已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博物馆“热”,贾湖遗址博物馆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博物馆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上新了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博物馆、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等一批遗址类博物馆,构建起中原文明历史进程较为完整的知识图谱,一经面世便成为网红打卡地。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省各级各类博物馆达395家,形成了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
河南省各级各类博物馆文创产品竞相绽放,国风国潮蔚然成风。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仕女乐队盲盒、玉佩棒棒糖等多款文创经常脱销,还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系统开发的文创袋、考古手铲、考古草帽,以及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推出的红色IP“列宁号”系列产品等深受热捧,博物馆文物正在以万千姿态“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
融合利用,赋能经济发展大局
在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不时碰到三三两两的游人来此游玩拍照,这里是百姓津津乐道的“家门口可以遛弯的文化遗产”。
河南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变成城市文化“符号”,这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成为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打卡的新地标,实现了考古遗址有效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谐共赢。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河南省文物局发布文明探源·仰韶文化、早期中国·夏商文明等6条文物主题游径路线,将有效地关联和激活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
把文物保护与城乡发展、民生改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支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河南省探索的一条独特路径。“十三五”以来,先后组织实施百泉古建筑群、开封城墙、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展示工程1540余项。目前,全省已开放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70处,成为展示河南厚重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赓续历史文脉,筑牢文化自信。河南,将用文物的力量,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书写璀璨文化新篇章。(河南日报记者 温小娟 郭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