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省科学院“磁力”强劲 研发实体达到41家
2023-11-29 10:03:19来源: 郑州日报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打造创新高地 吸引重要人才 省科学院“磁力”强劲 研发实体达到41家数量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 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育量质齐升

  作为国内首部为一家科研单位发展“量身定制”的地方性法规,《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已于2022年9月1日起实施。《条例》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11月28日,记者从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获悉,关于检查《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审议。报告提到,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各项工作取得扎实进展,省科学院正在成为河南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强磁场”。

  研发实体达41家

  2022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撑。《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河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履职尽责,省科学院积极作为,重建重振各项工作取得扎实进展。省科学院正在成为河南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强磁场”,并有力带动了全省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

  报告提到,按照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理念,省科学院搭建了理事会、党委会、院务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组织架构。实行理事会决策制和院长负责制。省科学院作为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架构已初步建立。

  研发体系方面,省科学院创新办院模式,按照“大部制”+“以研究所办院、以实验室办院、以产业研究院办院”的要求,新注册成立15家下属研究所。牵头建设墨子、黄淮、中原人工智能、超硬材料等4家省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实体达到41家,总数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

  与此同时,省科学院还采取自建、共建、参建等多种方式,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了沁阳科创园、洛阳科创园、兰考科创园等中试与产业转化基地,建设了省科学院鹤壁分院、济源先进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余家研发机构,成为各地“不走的科学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有效赋能。

  成为河南人才“蓄水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科学院创新发展已初见成效。报告提到,省政府支持省科学院牵头建设了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新获批了2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采取边探索、边试点、边完善的方式,将省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序纳入省科学院体系,实现高能级创新平台优势互补。

  高层次人才引育实现量质齐升。以“科研怎么干,科学家说了算”的工作主张,建立以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制度,赋予首席科学家技术路线决定权,引进80位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担任首席科学家和特聘研究员。其中,院士12人(含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35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省科学院不仅成为河南人才“蓄水池”,也吸引带动大批豫籍青年科研人才回乡发展。

  研究生规模达580人

  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措施要有力,保障要到位。报告提到,重建重振两年来,省财政下达专项经费14.5亿元(含集成电路研究所专项经费5亿元),支持省科学院平台建设、人才引育、设备购置等工作。支持省科学院与省科技厅合作设立3亿元科技研发联合基金,协同推进省科学院创新发展。

  开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建立了省科学院研究生全流程培养管理体系,研究生规模达580人,成为全国省级科学院中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最多的单位,为省科学院科研团队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

  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方面,河南省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学历、资历、年限和结构比例等限制,破除论文、奖励、帽子等硬性要求,突出标志性成果、业绩水平和实绩贡献,缩短人才成长周期。

  建设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

  目前,省科学院龙头作用正在释放。报告提到,河南省大力建设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省科学院通过联合研发、协同攻关、人才互聘、资本助推、平台共建等形式,与54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吸引了长江量子、汇芯半导体、珈凌新能源等一大批高精尖项目在豫落地。同时,不断拓展创新生态圈的外延,省科学院与有关产业链头部企业联合建设了14家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组织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开展高效互动,开辟了生态圈招商引才新模式。

  积极助推全省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省科学院主动围绕河南省7大优势产业和28个重点产业链开展项目布局,组建高层次人才支持服务团队,组织实施一流课题20余项,获批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登记科技成果5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4件。同时,积极对接中科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智能超算核心节点、引力波天文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郑州日报 记者 董艳竹 实习生 宋小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