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守牢药品安全底线 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09 16:28:12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万庆丽责编: 冯薇薇

  12月8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河南药品监管领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河南守牢药品安全底线 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图片2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雷生云介绍药品监管领域成果成效

  发布会上,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雷生云介绍说,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药品监管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持续探索创新,持之以恒,强监管、保安全、优服务、促发展,守牢了药品安全底线,有力助推了河南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严”的基调 强化监管执法

  河南省周密部署推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全面排查化解“两品一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严查重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11月底共检查“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21万家次、查处一般程序违法案件5973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42件;实施省局统筹监管、分局日常监管、派驻检查员驻厂监管三级疫苗生产监管工作机制,深化疫苗流通使用环节专项检查,有力保障了疫苗全链条、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突出抓好重点品种监管,深入开展中药饮片、集采中选药品、医疗机构制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经营、网络销售药品等专项检查,集中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化妆品“一号多用”违法行为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全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示范性应急演练,全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做细“优”的服务 助推产业发展

  聚焦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药品监管部门出台了25项具体支持措施,开辟药品引进绿色通道,为18家生产企业引进外省优质药品办理了许可审批;出台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审批事项免证可办”“行政许可到期前提醒”等优化服务措施,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三分之一;完成新版《河南省中药材标准》制修订工作,收载河南省习用中药材品种138个,发布实施省级中药配方颗粒品种标准172个,目前河南省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品种达437种;出台支持河南省中药饮片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具有河南炮制特色的中药饮片品种在医疗机构先行先试,全力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绿色通道制度,11个创新产品获批注册,出现一批高端检验设备、人工智能诊断设备,医疗器械产业呈现高端化发展趋势。

  聚焦“专”的目标 深化能力建设

  河南省紧扣推动药品监管专业化、现代化的目标,持续深化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体系建设,省级药品专、兼职检查员达1431人;投资1.8亿元的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基本完成,疫苗批签发中心已获得5个疫苗和9个血液制品相关项目的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可,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支持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通过国家药监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填补了河南省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的空白;“智慧药监”平台建设持续深化,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千里眼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远程监管体系初步构建,通过视频对接企业1449家,精准、高效开展远程检查5737家次,以信息化引领药品监管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雷生云表示,下一步,全省药品监管部门将坚决守牢药品安全底线,纵深推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和精准治理,压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大案要案查处,为全省大局稳定尽责任、作贡献;大力支持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继续优化审评、核查、检验、审批衔接联动机制,全程服务创新药械研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聚力推动创新药、现代中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及产业化,宣传推广新版《河南省中药材标准》,开展中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支持河南省优势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统筹提升专业监管能力,深入推进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启动省口岸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二期建设项目,推动疫苗批签发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化智慧药监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综合应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新模式。(文/图 贾亲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