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从产粮大省迈向农业强省
2023-12-19 09:53:44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从产粮大省迈向农业强省

河南从产粮大省迈向农业强省

  改革开放45年风云激荡。1978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仅有419.5亿斤。从2017年开始,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1300亿斤,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河南加速从“中原粮仓”、产粮大省迈向农业强省。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粮食生产离不开土地。

  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种什么、怎么种,承包户说了算。

  “听父辈讲,改革开放初期,我家承包了4亩多地,小麦亩产很快提高到300公斤。”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刘天华,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种地的情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为破解“谁来种地”提供了解决路径。至此,刘天华有了新身份——周口市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从传统的农民变身为高素质农民,刘天华联合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了商水县4个乡镇10个行政村的2.3万多亩地,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

  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刷新”。过去浇地离不了铁锨,收麦少不了镰刀。现在需要浇地了,手机轻轻一点,水和肥就通过滴灌管滋养作物根部;麦熟一晌,2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南征北战,全省8500万亩小麦半个月左右即可颗粒归仓。如今,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传统农业正在向智慧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稳产量的背后,有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动能,也有地力的提升、科技的进步为基础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今年种秋我又学了一招,第一次在‘品字’定苗中选用了宽窄行定苗技术,每亩种苗5000至7000株。”借助密植滴灌增产技术,刘天华种植的玉米亩产接近1000公斤。

  河南省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2025年,全省粮食产能力争跨上1400亿斤新台阶。

  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关键的台阶是产业。“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河南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延津县,从一粒小麦到一袋面粉再到一块面包,小麦“身价”翻了好几番。当地利用“延津小麦”品牌,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专用粉—面条—速冻食品—烘焙食品”和“白酒—包装—电商—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粮食产业“雁阵”发展布局。

  在正阳县,花生深加工企业已达30家,花生特色小镇和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异军突起,一二三产融合,将正阳花生做成了大产业。

  河南省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累计创建了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了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了449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稳定牧原、双汇、三全、思念等行业旗舰优势的基础上,又培育出蜜雪冰城、卫龙、千味央厨、金丹科技等一大批新锐企业,持续巩固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的支柱地位,植物工厂、认养农业、AI农业等新业态百花齐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抓实抓好‘1716’工作,编制《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七大行动’,坚守‘一条底线’,打造大良田、大科创、大产业、大服务、大数据和大乡建‘六大平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说。(记者 刘晓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