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发布
2024-07-31 08:55:01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发布 看看咱的区域科技创新“成绩单”

  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呈现哪些新特点、新优势和新变化?近日,《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

  河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报告》显示,河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持续增加,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发凸显。”7月30日,河南省科技厅战略规划与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财政科技支出达到463.8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67.4亿元、同比增长33.4%,跑出了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加速度”。

  《报告》显示,根据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达到77.21分,较上年提高了5.13分。《报告》结合五个方面指数总结了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特点:

  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形成。全省创新资源和企业需求得到有效配置、精准对接,科技创新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创新环境指数得分达到75.25分,较上年提高7.15分。

  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多措并举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和财政科技支出实现“双提升”。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得分达到72.26分,较上年提高4.6分。

  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万名就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数较上年增长21.96%,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数较上年增长6.37%,万人技术合同登记额较上年增长68.57%。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得分达到75.26分,较上年提高6.08分。

  赋能增效现代化产业发展。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一半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得分达到87.35分,较上年提高了7.93分。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得分达到79.65分,较上年提高了0.29分。

  郑洛焦新“第一梯队”引领示范

  《报告》显示,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较上年均有所提升,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郑州、洛阳、焦作和新乡位居“第一梯队”。

  从指数水平来看,焦作提升幅度最明显,较上年提高10分;从指数位次来看,许昌、驻马店位次上升最快,较上年上升了2位。按5年纵向比较分析,南阳、漯河、驻马店、濮阳和新乡等5个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省的排位上升,其中南阳进步最大,较2020年上升了6位。

  从各地区科技创新情况来看,目前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具体呈现四个特点:

  ——郑洛焦新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显著。郑州、洛阳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第二,焦作、新乡位次互有交替,4个地区稳居全省前4位。郑州集中了全省30.1%的研发经费,洛阳是河南省首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地区。

  ——郑州都市圈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显现。随着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发展,郑开汽车、许港精密制造、郑新高技术、郑焦智造等重点产业带的布局,郑州都市圈协同创新成效凸显。

  ——豫东南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持续改善。驻马店、周口、信阳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中分别居第4位、第5位、第6位。

  ——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越发紧密。全省聚焦“7+28+N”重点产业链群,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得分增幅超过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增幅。

  《报告》还对中部六省进行了对比分析。河南整体创新投入力度大、增幅快,是4个研发经费超过千亿元的省份之一;在财政科技支出全国前10位的省份里,有4个是中部省份,河南省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2位。

  “近年来,中部六省注重前瞻布局、提前谋划,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区域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河南省科技厅战略规划与政策法规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自2020年起,河南省科技情报中心在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的指导下,持续开展区域创新指标研究,编纂《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年开始公开发布。(记者 尹江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