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贺塘村的一个蒜苗大棚内,一条条平时扁扁的黑色胶带鼓了起来,在胶带下贴近地面的部分,水珠儿不停滴落,滋润着青青的蒜苗。
“近期干旱少雨,这些滴灌设施就派上了用场。虽然多点投资,但浇起水来省时又省力,方便多了。你把设备一开,就可以走开干其他事,过一两个钟头回来关闸就行。现在三分之二的菜农都用上了这种设备。”菜农李照亮说。
常言道“一亩园十亩田”,说的就是打理一亩菜园的劳动量相当于打理十亩大田农作物的劳动量。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用水量大,基本上十天半月就要浇一次透水,不同阶段还需要施用不同元素和配比的化肥,十分麻烦。
“以前浇水,一个人在菜地的边埂上用铁锨挖开一个缺口,让水流进菜畦。如果蔬菜长得高看不见菜畦的尽头,还需要另一个人站在菜畦的另一头,观察着水是否流到了尽头,以便及时提醒闸住这个菜畦的缺口,顺便在相邻的一个菜畦上挖开缺口,浇一次水得忙上大半天。现在用上了滴灌设备,就没这些麻烦了。”李照亮说。
据张良镇党政办主任于吉良介绍,当地特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张良姜是国字号名特优农产品。近年来,随着生姜的保健作用被广泛认可,张良姜也迎来了机遇期,张良镇及周边乡镇的生姜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这些姜地基本上都用上了滴灌设备。
张良镇冬季蔬菜品种以蒜苗、西芹、紫叶莴苣为主,也有少量的菠菜、香菜、萝卜、白菜等。近年来,菜农们不断加大投入,增加滴灌设施,有条件的菜农还购买了水肥一体化设备,有效减轻了劳动量。
“目前我镇蔬菜种植总面积已达1.6万余亩,初步形成了镇区西南部老菜区冷棚蔬菜、镇区北部及东部新菜区暖棚蔬菜、其他村庄零星露天蔬菜等阶梯配置,一年四季都能出产新鲜蔬菜,畅销全国各大农贸市场。”于吉良说。(文 蔡文杰 乔新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