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蜜薯园里话丰收(乡土周口)
11月12日,冬日暖阳下,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王潭行政村的蜜薯产业园里,拖拉机来回穿梭,在采收机的助力下,一块块蜜薯被从地下有序地翻了出来,展现在田间,犹如一幅画。
年近八旬的苏女士,在蜜薯园内,忙着把刚出土的蜜薯按大、中、小不同的类型分拣、装筐。“在这干活不累,一天能挣百十块钱。”苏女士说,“村里建起蜜薯园后,我在园子里干些种植、浇水、除草等类的杂活,从种到收全程参与,多了份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黄寨镇,随着蜜薯种植规模的逐年增大,用工日益增多的同时还催生了新职业。早年在无锡卖水果的周霞,回到家乡从中看到了商机。她很快成立了蜜薯用工劳务服务队,哪个村里蜜薯园需要用工,用多少人,她随时都能组织。“家乡发展变化真大,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不耽误照顾孩子。”说起眼下的生活,周霞透露着满足。
“村里成立的商水县浩迪农业合作社,今年流转了100亩土地,每亩地流转费用1000元。不少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再到合作社打工,实现‘双收入’。”黄寨镇王潭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磊透露,“今年的蜜薯不但外形好,而且产量大,每亩能产六七千斤。合作社与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客商取得了联系,销路不成问题。眼下,我们准备把红薯糖化一段时间再销售。如果价格按每斤3元计算,一亩地仅种植蜜薯一项就能收入两万多元。”
王磊打算,明年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让群众的生活如同蜜薯一样越来越甜。
黄寨镇镇长郭涛透露,同王潭行政村一样,黄寨镇万亩蜜薯现代产业园今年喜获丰收。2023年以来,黄寨镇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利用土质适合蜜薯种植的资源优势,群众种植蜜薯经验丰富、种植意愿强,企业愿意做技术指导的本土优势,高位谋划部署,高标准打造了万亩蜜薯现代产业园。
为实现蜜薯种植的最大效益,黄寨镇还积极拉长蜜薯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蜜薯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等服务业,持续推广“集体经济+合作社+现代农业服务公司”模式,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下一步,黄寨镇将继续发动群众参与蜜薯种植,扩大蜜薯种植面积,同时积极引进蜜薯深加工项目,提高蜜薯附加值;多措并举打造豫东蜜薯小镇品牌,将‘黄寨大嫂’品牌与黄寨蜜薯进行深度‘捆绑’,将‘黄寨大嫂’与黄寨蜜薯品牌一起推向全国。”黄寨镇党委书记郑春来表示。(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周大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