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城乡提质焕新 民生幸福加码
2025-09-26 09:16:08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蒋硕责编: 蒋硕

  原标题: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五 城乡提质焕新 民生幸福加码(新闻发布厅)

  9月2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发展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补齐城镇化短板为基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5.43%增长到2024年的59.22%,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87万人。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十四五’以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河南建设。”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王广军介绍,特别是在有序推进“三区一村”改造、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方面,全省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487个、完成投资10918亿元,更新改造地下管网1.56万公里,新增供暖面积1亿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8.4平方米;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1万个,惠及群众174万户。

  河南省顺应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供给,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人口和经济社会承载能力有效提升。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

  城镇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我省坚持规模和质量双提升,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龙头,以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为带动,以郑州都市圈为抓手,以城镇协同区为支撑,全面形成了‘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点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格局。”马健说。

  郑州都市圈发展能级加快提升。我省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郑开城际铁路贯通运营、125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双城通办”,“郑好办”牵手“汴捷办”“洛快办”“放新办”等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城云互通。

  河南省强化洛阳、南阳、商丘、安阳的交通枢纽、产业集聚、综合服务等功能,加强与周边城市联动,豫西、豫南、豫东、豫北四大城镇协同区农业转移人口引聚容纳能力有效提升。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河南省加快破除制约城乡融合发展障碍,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16缩小至2024年的1.97。

  如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省严格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全日制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的原则,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刘林亚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93.73万人,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达到94.13%。

  “在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水平方面,我省大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增收,加强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魏连升介绍。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我们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树标杆、育集群、促发展。”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新生说,河南累计培育15个国家级、6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企业数量超2.4万家,2024年共实现产值9800亿元,占所在县域工业产值的70%以上,吸纳就业超95万人。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志胜表示,下一步,将始终把县城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深化产业园区“三化三制改革”,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记者 李筱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