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口鹿邑县赵村乡:变废为宝 高粱杆编出致富路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07-10 17:44:14

【A】周口鹿邑县赵村乡:变废为宝 高粱杆编出致富路

各类手工编织品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目前这些编织品是我们买来作为样品的,像这个锅蓜是用高粱杆做成的、这个笤帚是用去籽的高粱穗扎成的......今年秋后收了高粱,我们就有原材料做自己的纯手工编织品。”近日,周口市鹿邑县赵村乡后刘寨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刘亚凯介绍说。

  在刘亚凯特意打造的手工编织品展厅里,一整面墙上悬挂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用高粱杆做成的筐,还有锅蓜、篮子、簸箕、笤帚等各种编织品,旁边桌子上摆放着十几双色彩鲜艳的虎头鞋。

【A】周口鹿邑县赵村乡:变废为宝 高粱杆编出致富路

色彩鲜艳的虎头鞋

  “为了促进群众就业和乡村经济发展,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参观学习,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是很好,引进的一些项目也因为各类问题没能发展起来。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愿去发展乡村经济。”赵村乡党委书记鲍卫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进一步激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刘亚凯在乡政府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托自己的生意渠道,通过考察市场、走访群众,决定带领全村发展手工编织品产业,用玉米皮和高粱杆做纯手工编织品,并注册了“道把子”商标。

  “我们在考察市场、走访群众时发现,这些用平时废弃的高粱杆做成的编织品销售价格并不便宜,村里会做各种编织品的手艺人也大有人在,只是因为没有原材料,这些人也慢慢不做了。现在,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手艺人组织起来,逐步打造出特色产业,带动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刘亚凯表示。

【A】周口鹿邑县赵村乡:变废为宝 高粱杆编出致富路

用去籽后的高粱穗扎成的笤帚

  看到发展前景的刘亚凯说干就干,定下目标后,他就与赵村乡胡山村种植大户郭玉华达成合作,种植了近200亩的高粱。等到高粱成熟季节,郭玉华将高粱米卖给酒厂,剩余的秸秆、高粱穗等让村里的人做手工编织品,做好的产品由刘亚凯收购再统一销售,在高粱种植获得经济收入的基础上,通过深加工变废为宝,带动群众增收。

  发展产业,最大的优势是群众基础。听说刘亚凯要组织人做锅蓜、扫把等手工制品,村里的人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人都很高兴,都积极报名参与。

  “目前我们暂定的产品有几十种,大类来说有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两类,工艺品价格会更高些。销售不是问题,这些东西很多家庭都会用到,而且我自己做磨料磨具出口生意,会有一部分出口国外,我还准备了直播设备搞直播卖货。今年第一年做,先试水,发展好了,我们再进一步扩大高粱种植面积和加工生产规模。”刘亚凯自信地说。

【A】周口鹿邑县赵村乡:变废为宝 高粱杆编出致富路

秸秆做成的各类筐

  谈起未来发展前景,刘亚凯表示,他将来要把后刘寨村打造成发展纯手工编织特色村,村民各自发挥特长,会做扫把的做扫把、会做锅蓜的做锅蓜、会做虎头鞋的做虎头鞋、会织布的织布……再用“道把子”的商标统一销售,逐步形成自己的纯手工编织品品牌,实现规模化发展。

  “我们选择发展手工编织品,是结合了本地实际的劳动力情况和文化传统。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编点儿什么,手工编织品成本不高,老百姓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空闲时间在家里就可以做。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个产业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这样我们既做到了传统手艺的传承,又能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鲍卫说。(文/图 仝瑞勤)

责编:石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