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二〇二五年“数字河南”是啥样
2021-12-24 08:57:42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石丽敏

  河南省把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在哪里?着力点在何处?又将实现怎样的目标?12月23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河南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就河南省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介绍相关情况。

  河南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鸣在发布会上说,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拥有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和广阔市场需求,推进数字化转型具备四个较好基础。新基建基础较好,5G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字产业化基础较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居全国第5位,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数字核心产业快速壮大。产业数字化基础较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持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由试点示范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数字化治理基础较好,全省建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发布会上透露,河南省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总的目标是:打造数字强省,建设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总的布局是: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核心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数字生态体系“五位一体”发展格局。

  建强数字基础设施

  以加快建设5G网络、改造优化宽带网络、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为重点,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以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构建计算中心应用生态为重点,统筹布局数据和计算基础设施;以推进交通物流设施智能化、能源设施智能化、生态环境设施智能化等为重点,加快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5G基站达到22万个,光纤入户用户占比达到99%,数据中心机架数达到6万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620GB,基本形成支撑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行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壮大数字核心产业

  以软件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产业、网络安全等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计算产业等为重点,突破提升电子核心产业;以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探索数据交易服务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数据服务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5%,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高地,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价值体系基本形成。

  深化数字融合应用

  以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工业互联网发展工程、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工程为重点,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以构建农业物联网、发展精准种植和养殖、推广农产品数字营销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以建设智慧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深化智慧金融、打造智慧文旅等为重点,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培育建设1000个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10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农业生产数字化率达30%以上;服务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以加快政务网络、政务云建设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重点,全面建设数字政府;以构建智慧城市平台和创新城市服务方式为重点,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以完善乡村数字设施和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为重点,全力打造数字乡村。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利企便民的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成5个左右全国一流新型智慧城市,打造60个以上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

  打造数字生态体系

  以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和加快技术转化推广为重点,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以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和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商为重点,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体系;以强化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网络安全机制等为重点,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力争到2025年,关键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一批“卡脖子”共性技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格局初步形成,多层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河南日报记者 陈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