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郑州应对特大暴雨灾害应急演练举行 楼阳生王凯周学文观摩演练
6月18日,由应急管理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河南郑州应对特大暴雨灾害应急演练举行。国家防总应急指挥中心、河南省防汛应急指挥中心设观摩主会场。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观摩演练。
上午9时许,王凯下达指令,演练正式开始。郑州市气象、水利等部门报告气象监测、灾害预警、救援准备等情况,郑州市防指根据会商研判情况下达指挥长令,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开展山洪灾害紧急避险、地下空间应急处置、水库险情抢护、医院应急救援等11个科目现场实战演练。演练为时一个半小时,取得预期效果。
楼阳生代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向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对河南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向参加演练的人员表示慰问。楼阳生指出,2022年以来,河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次召开会议分批次推进部署防汛工作,全面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应急避险、应急抢险实战化演练。当前即将进入主汛期,要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抓实抓细防汛抗灾各项准备工作,从最坏处打算,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一要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大概率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和极有可能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阵以待,以万全之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金标准,确保水库、尾矿库、淤地坝不垮坝,确保大江大河不决堤,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
二要牢牢把握预警预判、果敢果断。提高天气监测预报能力,把趋势性气象、阶段性气象、局部灾害性气象预测与水利水文、地质隐患、自然灾害等研判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预判预警的精准性、提前量。建立健全极端天气和重大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发布权威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当机立断、果断处置。
三要牢牢抓好应急避险、应急抢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水毁工程修复,扎实做好水库堤坝排险除患、加固疏浚工作,加强预判、适时开展水库腾库迎峰,全面检查应急避险场所安全性和防止城市内涝措施、抢险装备物料力量准备落实情况,加强干部专业培训和群众应急避险常识宣传普及,医院、学校、企业、工地等落实好防汛各项措施,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部门做好保供保通工作,确保物资备得足、调得出,抢险力量拉得出、顶得上。
四要牢牢强化值班值守、巡堤查险。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机制,压实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防汛责任人责任,制定工作指南、提升专业水平,开展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巡查,重点部位加密巡查频次、实施交叉巡查,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五要牢牢扛稳防汛责任、科学指挥。健全完善权威统一的指挥体系,建立应急抢险专家组,形成分工明确、协同联动、指令直达、运转高效的指挥机制、响应机制、执行机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党组织、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严肃工作纪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防汛抗灾硬仗。
楼阳生强调,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好应对旱涝急转、旱涝并重的充分准备,统筹抓好抗旱保苗、防汛抗灾工作,确保夏播夏种顺利,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周学文指出,这次演练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取得了预期效果。要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更加注重对预案操作性的检验、对极端复杂情况的处置、对先进装备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预案可操作性、指挥机构和救援力量的应变能力。要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压实防汛责任,层层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特别要压实基层乡镇、行政村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加强预防预备,全面做好预案、队伍、物资和蓄滞洪区的应用准备;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全面查、深入查,快查快改、立查立改;进一步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落实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果断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进一步加强转移避险,细化完善预案,落实责任措施,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进一步加强救援救灾,逐一落实巡查抢险队伍,及时预置布防,周密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以防汛救灾工作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和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分别作点评,指出此次演练突出问题导向、实战牵引、协同联动,衔接顺畅、有力有序,全面检验了联调联战指挥体系,提升了防汛抢险救援协同作战能力,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积累了经验。要充分运用演练成果,加强防汛指挥人员和救援队伍共训共练,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做好力量队伍物资的充分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孙守刚主持演练,陈星、刘玉江在省防汛应急指挥中心主会场观摩演练。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及各县(市、区)设分会场。(河南日报记者 冯芸 马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