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将于6月7日启幕,考生志愿分几个批次?高校录取如何进行?谁能享受加分优惠?《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昨日正式发布,一起来看看今年河南省最新的招考政策吧。
全国统考6月7日、8日举行
今年河南省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是考生必考科目;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由考生根据本人情况选考其一。“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每科满分为300分,其他各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满分为750分。报考体育、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除参加文化科目考试外,还须通过相应的专业考试。
全国统考科目及具体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6月8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外语。
分3次填报志愿
考生志愿在网上填报,分3次进行:6月26日8:00~28日18:00,填报军队招飞、本科提前批(公安、司法专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艺术本科提前批、对口招生(本、专科)志愿。 6月30日8:00~7月2日18:00,填报艺术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志愿。7月4日8:00~6日18:00,填报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志愿。
录取期间,生源不足的高校将进行网上征集志愿,届时,未被录取且符合征集条件的考生可以填报征集志愿。
今年河南省本科提前批(除体育、军队、地方公费师范生外)、专科提前批(除艺术、体育类和地方公费师范生外),第一志愿可填报1个高校志愿,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可填报1~4个高校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河南省本科提前批的军队院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1个院校+1个专业”为1个志愿,设35个志愿,不设专业调剂志愿。军队招收飞行学员志愿设置不变,考生可填报1个高校志愿和1个专业志愿,海、空军招飞全面检测合格的考生方可填报。
与去年一样,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批的地方公费师范生继续实行平行志愿,“1个院校+1个专业+1个设岗县(市、区)”为1个志愿,每批设12个志愿,不设专业调剂志愿。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批均实行平行志愿,每批均可填报 1~1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
艺术及体育类增加平行志愿数量
为充分满足考生填报志愿的多样性选择,今年河南省增加了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批次的志愿数量。
艺术类招生方面,1个“学校+专业(或专业类)”为1个志愿,如考生填报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须作为不同志愿分别填报。具体政策为:使用省级统考成绩的本专科院校及专业,均实行平行志愿,1个“院校+专业”为1个志愿,各设置35个志愿,不设调剂志愿;使用校考成绩的院校及专业和戏曲类省际联考专业,设置1个院校志愿,4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不再设专业组。
体育类招生方面,各专业各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1个院校+1个专业”为1个志愿,每批设35个志愿,不设专业调剂志愿。
远程网上录取分7个批次进行
河南高招录取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各高校在校内采取远程异地的方式进行,网上录取包括调档、阅档、审核、预录取、退档等环节。
今年河南省高招录取分批进行,普通类依次为本科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强基计划在录取工作全面开始前按照高校提供的拟录取名单办理录取手续。军队招飞安排在本科提前批之前录取,如军队招飞未被录取,考生仍可参加提前录取批次的军队、公安、司法、民航等院校的录取。高校专项在本科一批之前投档录取,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院校所在批次之前投档录取。
按照规定,同一高校、同一学历层次、同一招生类型的招生计划在同一省(区、市)原则上应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须与高校在同一地区招生的其他专业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享受加分政策
根据教育部政策,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享受加分投档的优惠,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河南省规定,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两类考生可在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加20分投档,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加10分投档,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侨眷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可在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加5分投档。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加分分值,不累加计算,且不得超过20分。符合加分规定的考生,须经本人申报,省、省辖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及有关部门审核并逐级公示后方予认可,未经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项目、分值不得计入投档成绩并使用。(记者 张竞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