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年底前公布

2018-07-11 12:00:40  来源:大河报  责编:赵滢溪

  大河报讯: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全国上下一心的攻坚任务。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2个月深入26个地市,查看107个单位、项目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曾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此次执法检查组由栗战书委员长担任组长,今年5月至6月期间,分4个小组赴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8个省区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深入26个地市,实地查看了107个单位和项目。同时委托其他省级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实现执法检查“全覆盖”。

  经过此次执法检查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强化;依法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我国结构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柴油货车污染重    

  在执法检查中,执法检查组通过认真梳理对照法律制度规定,发现6大类主要问题,包括结构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部分配套法规和标准制定工作滞后、大气污染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执行不够有力、执法监管和司法保障有待加强、法律责任不落实等。

  其中,就结构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方面,山东省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的70%,重化工业占传统工业70%;河北邯郸“城中有钢”,石家庄“煤电围城”问题突出;内蒙古包头重化企业围城;河南2017年煤炭消费量占一次性能源消费73.6%,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以柴油车为主的公路运输承担了全国约78%的货物发送量。山东省有柴油货车172.8万辆,占全国柴油货车总量10.2%,居全国首位。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6类问题,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中包括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确保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督促企业进行自动监控,2018年年底前,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生态环境部门要强化对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依法严惩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在2018年年底前依法制定并公布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

  抽查12市,被“点名”的河南企业正积极整改

  报告附件是执法检查组随机抽查情况报告。执法检查组设立随机抽查小组,在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东省、河北省,现场共抽查安阳、郑州、洛阳、包头、鄂尔多斯、西安、咸阳、渭南、滨州、聊城、石家庄、邯郸12市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矿山等38处,发现不同程度存在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问题,其中涉及部分河南企业。

  记者了解到,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建军,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工委副主任邵良带领中原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对执法检查组列出的问题企业“回头看”,监督整改情况。采访组持续多日,分赴郑州、洛阳、安阳三地,实地了解,当地环保部门已对问题企业做出处罚,企业正在积极整改中。

  本届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聚焦“蓝天白云”

  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是本届常委会的首次专题询问,询问内容聚焦“蓝天白云”。

  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询问。国务委员王勇同志代表国务院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随同到会的有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王小洪、司法部副部长刘炤、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毕井泉、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陈钢、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国务院副秘书长孟扬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按照法定程序,袁驷、吕彩霞、王毅、矫勇、程立峰、冯军6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已于会前报名发言询问,就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询问。随后,其他出席、列席人员也现场发言询问。

  ■链接

  记者了解到,这是本届常委会的首次专题询问。自2010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专题询问成为人大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进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的重要方式。(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特派北京记者 段伟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