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太极拳:产业崛起如朝阳

2020-11-03 10:36:55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石丽敏

温县太极拳:产业崛起如朝阳

 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通讯员赵耀东摄

  陈家沟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内,各类比赛此起彼伏,千名高手角逐的“王廷杯”公开赛刚落下帷幕,百支代表队争霸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又在紧张进行;陈家沟村内,4家武校和30余家家庭武馆中,颇具气势的习拳队伍和各色皮肤的学员拳姿行云流水……

  不负朝阳产业的美誉,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产业已成为支柱性产业。以这里为核心,驻扎在全国各地的4000余家拳馆,巡回举行的各类培训和比赛,向世界数亿人辐射绿色产业高速前行的康养能量。供需两端良性互动助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让更多从业者从单纯外出授拳转为“体育+”融合嫁接的精耕细作,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繁荣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

  反哺家乡“守根浚源”

  “教拳授业既是对家乡太极拳文化的最好传承,也是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最好贯彻。”在武汉陈炳太极院,主教练刘玄玄说,“希望太极拳能让更多人强身健体,传递抗疫良方。”

  今年8月中旬启动的武汉陈炳太极院已有500多名学员。该太极院是陈家沟太极拳名师陈炳创建的“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分院。陈炳早年常年授拳于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近年来,他和许多曾在外授拳的名师名家一样,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其位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陈家沟国际太极院”的发展上,并以此为据点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校120余家,多年来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太极拳传播者万人以上。

  产业发展人才关键

  在“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的路上,温县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合作建设了国内第一所专业太极拳本科院校——“河南太极拳学院”;成立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构建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太极拳武术培训产业体系;出台“大师回归”工程,统一规划、供地,鼓励在外发展的太极拳名家回乡办学;制定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培养制度和培训计划,鼓励更多拳师推广普及太极拳。

  “在这里长年练拳的有300余人。学校还开设有假期培训班,短期培训的人员有千余人。”陈家沟太极拳武术学校相关负责人陈三根说。目前,陈家沟有武校、家庭武馆40家,带动全县发展武校近百家,每年特地来陈家沟学拳的国内外学员万余人,直接经济收入5000万元以上。

  促进产业振兴乡村

  “上次参加太极拳交流赛是我第一次来陈家沟,在这里,我既感受到发源地的文化底蕴,又领略了陈家沟的独特魅力。当然,这里的住、游、学、购也非常方便。”8月初来陈家沟参加陈式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后,福建厦门的参赛选手王跃华国庆节长假时再次来到陈家沟参加由陈小旺、朱天才等著名太极拳传承人亲自指导的陈家沟太极拳高级培训班。

  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陈家沟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的体育赛事此起彼伏,这里成功举办了“功守道”城市功夫大会总决赛、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全国老年人太极拳邀请赛、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比赛等;在国内200个城市和30个国家进行展演的“一带一路”太极行活动在陈家沟迈开“武”步……

  聚焦展演产业创新

  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陈家沟太极名师舒展大方的拳姿聚焦眼球;在北京语言大学第十六届世界文化节开幕式上,太极拳表演团队以气贯九天的演绎,向13个国家的大使、参赞,98个国家万名中外学子展示了太极拳文化的博大精深;在G20杭州峰会晚会上,白衣翩翩的太极舞者在夜幕下涉水而来……

  在太极功夫从陈家沟到全世界的进程中,温县积极推进“太极拳+教育培训”,以更专业、更精深的太极拳教授,凸显太极拳的奥妙;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赛事的目标,在承办大活动的同时主办好“太极拳锦标赛”“大师活动月”等赛事,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推介太极拳的同时,发挥太极拳产业在引领乡村振兴方面的强大驱动力。

  “陈家沟有3000口人,练太极拳的占80%。”75岁的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代表人陈俊凌说:“每年接纳拜师学艺的太极拳爱好者要有五六千人。这些人为村里饮食、住宿、太极服饰、器械、练功鞋等商家带来了效益。”目前,该村此类商铺有60余家,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

  今天,“陈家沟的太极”已经成为“世界的太极”,由太极产业而催生的一个宜居、宜养、宜业、宜商、宜游的“太极小镇”正在崛起。该县县委书记毛文明说,“围绕‘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发展定位,温县将着力以文化传承撬动产业发展,让更严谨、更时尚的文化拓展大社会、大市场,让更专业、更精深的拳技营养习练者、爱好者,让更多元、更优质的服务创建新路径、新品牌,让更多人享受到太极产业带来的红利。”(河南日报 记者陈学桦李悦 通讯员崔新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