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从“有保障”到“全覆盖”

2018-12-04 16:17:23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中原巨变图片列表摘要】社会保障:从“有保障”到“全覆盖”

河南省复明扶贫行动·中国流动眼科手术车义诊活动在三门峡举行,10多名专家和医务人员为当地群众义诊。

【中原巨变图片列表摘要】社会保障:从“有保障”到“全覆盖”

1985年,郑州的一名患者将填写的“疗效单”投入专设的投牌箱内。郑州市向阳医院以“疗效单”为参考,对医生的业务水平作出鉴定。

【中原巨变图片列表摘要】社会保障:从“有保障”到“全覆盖”

焦作市解放区花园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服务志愿者为老人免费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咨询等多项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省财力的日益增强,我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老有所养养老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自2016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323亿元。”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副处长张玉峰说,近年来我省养老保障事业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十四”连增,从2005年人均569元提高到2018年的2627元,增长3.6倍;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也领上了“退休金”;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破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双轨制”。此外,我省在落实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贯彻实施工作的同时,建立省级调剂制度,促进了全省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病有所医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目前,全省建立起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在内的四重医疗保障网,覆盖人口达到1.01亿人。”张玉峰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从2003年的人均财政补助2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增长了23.5倍,人民群众医疗保障待遇得到稳步提高。”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对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给予报销。扩大医疗救助范围,资助860多万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门诊和住院费用实施二次救助,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医疗保障资金850亿元。

  困者得助社会救助标准持续提高

  叶县田庄乡东李村五保老人胡法每年可以领到40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生病了有人管,逢年过节还给我送东西,今年又住进了政府盖的新房子,感谢党让我过上了好日子。”老人满足地说。

  像胡法一样,全省有更多的特困群众得到了政府救助,各类贫困群体的救助保障标准大幅度提高。“十三五”以来,农村低保年人均救助标准由2960元提高到3450元,增幅17%;特困人员年供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社会散居和机构供养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和1100元;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支持防灾减灾救灾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近三年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资金358亿元,年救助保障困难人口达到1270万人。

  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连接百姓的重要纽带。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精准施策,发挥保障合力;坚持深化改革,明确责任边界;坚持底线思维,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注重良性循环,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发展成果。”③5

  实践者说

  郑州市社会保险局局长连书平:

  从“保障全”到“服务好”

  □本报记者逯彦萃

  郑州社保经历了32年的发展,从起初的养老、失业两个险种,服务一个群体,发展到如今的五险八类覆盖所有人群,做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全的突破。“社会保障已经从特惠走向了普惠,关系到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郑州市社会保险局局长连书平说,“国家投入了真金白银,我们怎么才能让百姓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获得感’呢?”近几年来,郑州一直探索“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窗通办”做好百姓的服务员,争取“一次办妥”让百姓办事儿只用跑一次。

  2013年郑州市实行“五险合一”市级统筹,几个险种整合由一家社保经办机构统一管理。连书平用“忙乱”来形容统一办理之初的工作状态。“业务多,涉及人群广,办事大厅里经常人满为患,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办不完,百姓排队等待不满意。”连书平说。

  连书平说,社保覆盖不断扩容,我们工作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

  “走出去”“引进来”,省外的社保局、省内银行大厅、医院挂号窗口……都成了郑州社保局学习的对象。“不管是同行还是兄弟单位,只要服务做得好,我们就拿来学,学了就用。”通过反复调研,郑州市社保局提出业务“瘦身”,把不必要的审批砍掉,强力推行业务标准化,“一窗通办”。

  连书平告诉记者,通过业务“瘦身”和业务标准化,把127项社保综合类业务集中到一个窗口办理,窗口工作人员要从“专科医生”变成“全科医生”,从会办一项业务,到跨界服务,政府工作人员的压力大了,群众办事效率才能提起来、办事体验才会更轻松。如今,办事大厅里吵吵嚷嚷的场景不见了,排队等候时间从20分钟压缩到4—8分钟。

  随着“郑中心”建设加速,郑州市社保局全力推行“互联网+社保”,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互联网+社保”的支持下,郑州社保已经有了成熟的机制。通过企业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网上经办服务平台,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可方便地办理多项业务。就拿企业人员参保来说,以往办业务需要拿着证件来回跑,如今参保企业只用下载一个企业客户端,通过网络密钥(UKEY)就能实现不出门办业务。当前企业客户端已经有了电子签章功能。连书平说,这项业务开展以来,意味着2.6万余家参保企业占全市85%以上的参保人员“点点鼠标”就能办业务,实现“不跑腿”。

  当前郑州市社会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保工作是与百姓的利益联系最紧的部门。在连书平看来,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郑州社保局奋斗的目标。③5

  亲历者说

  郑州某建材公司员工张理萍:

  3分钟办好社保卡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当下,社会保障不仅仅像以前只提供基本保障,已经变成了为民、便民、爱民的全方位服务。

  □本报记者逯彦萃

  “完全没想到,办理这么重要的证件只需要几分钟!”11月22日,郑州某建材公司员工张理萍说起自己办理社保卡的经历用“超乎想象”一词来形容。

  张理萍告诉记者,她原本在濮阳老家参加了新农合,今年来郑州工作后,公司统一给员工办理了职工社保。“新农合是一个家庭一个本,而职工社保是人手一张卡,我需要从新农合转出,再办理新卡。”起初,张理萍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后来通过关注“郑州社保”的微信公号,得知带着身份证到社保服务大厅就能办理,并且郑州市下设的区县分局已经实现了联网,一个分局就能办全市的业务。

  抱着试试的想法,张理萍去了郑州市社保局郑东分局,大厅工作人员告诉她,不用填单子、不用排队,一切都交给机器来办理。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她来到一个像售票机一样的机器前。先刷身份证再“刷脸”,通过人工智能与身份比对,用支付宝缴费25元钱,前后不到3分钟机器就吐出了一张崭新的社保卡。

  “工作人员告诉我,新社保卡已经能用了,我不敢相信,反复询问‘这就办完了?’把工作人员都逗笑了。”张理萍说。

  除了办卡快捷,使用方便也是社保卡的一个特点。如今,全省4502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现“一站式”直接结算,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达333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达246家,2018年上半年有17.02万人成为该项政策的受益者。

  在张理萍看来,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当下,社会保障不仅仅像以前只提供基本保障,已经变成了为民、便民、爱民的全方位服务。③5

  社保大事记

  1992年

  我省实行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改革,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1996年

  我省颁布《河南省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条例》

  2003年

  我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制度覆盖农村人口

  2007年

  我省颁布《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

  2008年

  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职工生育保险制度,保障职工生育和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2011年

  我省率先在全国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合并实施工作

  2014年

  我省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正式合并实施

  2017年

  我省全面实施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本报记者逯彦萃整理)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

  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323亿元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

  退休职工养老金从2005年人均569元

  提高到2018年的2627元,增长3.6倍

  医疗保障资金850亿元医疗保障网覆盖人口1.01亿人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从2003年的人均财政补助2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增长23.5倍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资金358亿元

  年救助保障困难人口1270万人

  农村低保年人均救助标准由2960元提高到3450元

  □本报记者樊霞 制图/刘竞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