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拼搏实干不懈怠

2018-07-26 16:49:31  来源:新疆日报  责编:赵滢溪

  “我从中原来,心中有大爱,牢记使命意志坚,澎湃我胸怀,奶茶溢清香,雪莲花儿开……”歌曲《我从中原来》,在河南援疆干部人才中流传甚广。不辱使命,拼搏奋进,就是援疆这首宏大乐曲中的主旋律。

  三度援疆,为了同一个目标

  东天山脚下,烈日炙烤着大地。哈密工业园区北部新兴产业园里,工人们挥汗如雨,加紧建设着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这个项目将于今年底完成建设,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

  为了这一空白的成功填补,刘志怀三度援疆。自2010年12月起,他分别作为河南省第七、八、九批援疆干部。

  站在项目建设现场,望着拔地而起的研发综合楼,刘志怀脸上挂着微笑。从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眼前的这个项目,见证了刘志怀角色的转变,也记录了他三度援疆的心路历程。

  首次援疆,刘志怀承担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任。由于学院缺乏专业人员,他既要制定方案又要组织实施,前后共编制了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和实施方案,合计50多万字。

  到2013年底,刘志怀初次援疆任务结束时,一个性能优良、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项目顺利建成,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目标,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专家考察后认为,数字化校园项目是一项精品工程,这个项目10年内都不会落后。

  2014年,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由一所中职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同年,他开始第二次援疆。刘志怀提出,学院内的援疆人才要通过教课、示范和实际操作把技术理念传授给当地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精品课堂。

  刘志怀利用曾担任全国职业院校“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副主编的经验,组织学校5名教师参与5门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在他的协调组织下,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学院设立了函授站。

  “在教育战线,也要从受援地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援疆工作。”这是刘志怀援疆期间一贯坚持的理念。他积极开辟新领域,主持规划建设了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这一项目对促进矿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对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底,刘志怀圆满完成了第二次援疆任务,家人本以为他能彻底回家了。没想到,他又一次报了名。“实在是放不下能源产业研究院那个项目,它是我们河南援疆的精品项目。”刘志怀说,“我全程组织了项目规划、可研报告、用地审批、图纸设计等工作。在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不能不在,不能撒手不管啊。”

  “远离父母家人,确有思念的痛苦。但看到学院这几年的变化,看到哈密大地的变化,我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刘志怀坦言。

  用三年时间,履行一句承诺

  今年,兵团第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高考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虽然当前是暑假,但徐征涛没有因为胜利的喜悦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每天依旧按照早已形成的习惯,认真准备着今年秋季开学的教案,以便迎接下一个年度的高考。

  今年已经是徐征涛第二次援疆。2013年底,作为河南省第八批援疆干部,徐征涛来到哈密,在兵团第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和班主任。2016年底,在第八批河南援疆干部援疆期满离开哈密的时候,徐征涛留了下来,成为第九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继续他三尺讲台上的援疆事业。

  徐征涛说,他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班还有一学期就要高考了,学校校长、年级主任都找过他,希望他能留下来。徐征涛没有立即答复,因为他84岁的母亲就在不久前被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

  一次在上课时,有学生问:“老师,你能不能带我们到毕业啊?”这次,徐征涛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你们安心学习,我一定带你们参加高考。”下课回到办公室后,他写好了继续任教的申请,交给了学校。

  2017年春季开学时,徐征涛如约出现在了红星高级中学高三备考的讲台上,开始第二次援疆,与学生一起冲刺高考。

  又一个三年就这样开始了。他向自己的学生保留了一个秘密:他的女儿和他们一样,也有一学期就要参加高考了。

  女儿需要他讲解数学习题时,他正在给学生上课。晚自习结束后回到宿舍都快凌晨了,电话那头的女儿已经睡了。高考前最为关键的一学期,徐征涛未曾给女儿讲过一道题,他把对女儿的愧疚都化为了对受援地学子的爱。

  一次,徐征涛做完一个小手术后,忍痛咬牙回到了课堂,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学生见他疼得满脸是汗,递来纸巾,劝他休息,他说没事;一次,他感染了皮肤病,几个月没好,河南的医生朋友劝他回郑州治疗,因为怕耽误学生功课,他还是坚持到高考结束,才住院治疗;每天晚自习,不管有没有他的辅导课,他都会来班里,随时准备为有需要的学生辅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的高考中,学生桑田涛数学考了130分,他激动地对徐老师说:“老师,我要像您一样,当一名数学教师。”

  学生李清玲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她给徐征涛留言:“老师,您不仅教给我们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从您那里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有个学生一直接受徐征涛义务补课,高考也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家长感激之余在微信上给徐征涛转了666元,留言说:“您的付出无价,知道您的孩子高考,祝您孩子一切顺利。”徐征涛拒绝了,他回复到:“您的心意我领了,孩子的进步是对我们老师最好的报酬。”

  全家动员快乐援疆

  今年,哈密市中心幼儿园多了一名来自河南的小朋友,名叫涵涵。她的父母是一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段廷兆夫妇。

  这对援疆夫妇,如今是哈密市第二中学的老师。来援疆之前,他们在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分别担任物理和英语的教学工作。在新一轮援疆报名开始后,丈夫段廷兆经常向妻子闫丽君说起关于援疆的事,但考虑到孩子才3岁半、家里的老人也70多岁的现实,段廷兆一直没直说想去援疆的事。

  看出丈夫心思后,闫丽君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全家援疆,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当时我很惊讶。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她妈妈的身体也不好,她应该是想帮我圆梦吧!”段廷兆说,当时学校只有4个援疆名额,报名的有30多人,考虑到哈密市第二中学正好需要一名英语教师和一名物理教师,学校最终决定派段廷兆夫妇援疆。带着年幼的女儿、年迈的父亲,这对夫妻来到了哈密,开始了他们的援疆生活。

  “我跟他们来新疆,就是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好好给学生们上课。”段廷兆的父亲说。举家“搬迁”到哈密的段廷兆夫妇,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备课上课、对学生的辅导和对年轻教师的帮带上,援疆的日子充实而快乐。

  一学期过去了,段廷兆一家已经适应了在哈密的生活。“我女儿以前见到陌生人不说话,现在接触的人多了,性格越来越开朗。不仅跟河南援疆的叔叔阿姨们打得火热,还在幼儿园交到了各民族的小朋友。”说起女儿,闫丽君一脸幸福。

  三年的援疆生活刚刚拉开帷幕,段廷兆夫妇满怀憧憬:“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哈密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援疆是快乐的,因为奉献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快乐。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在奉献的快乐中收获着属于援疆人共同的幸福。□本报哈密记者站/赵玉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