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桥梁架设中的中国力量

2018-08-27 16:45:08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企业-图片】世界桥梁架设中的中国力量

  出口科威特的1800吨架桥机

  河南日报讯: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特种施工装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设备租赁、安装服务和施工承包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创业26年来,新大方形成了系列化架桥机、提梁机、运梁车、风电专用起重机等八大类80余种主导产品,相继为我国京沪、京津、武广高铁,上海磁悬浮列车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500多个重点、重大工程提供了系列特种施工装备;并走出国门,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活跃于国际市场,用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叫响“中国创造”。

  日前,记者采访了公司董事长张志华,回顾创业故事,展示创新力量。

  实业报国  奋进26年

  张志华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大学生,1983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在水电部郑州机械研究所做了一名科研工作者。

  张志华回忆道,在研究所的这10年里,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先后完成了水陆两用挖掘机等多项科研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打下扎实的科研功底,被列为研究所后备干部。

  1993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着华夏大地,各经济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张志华怀着“实业报国”的朴素理想毅然下海。

  创业初期,饱尝了扔掉铁饭碗的艰辛。初始,没有像样的办公室,更没有现代化的厂房,大部分都是露天作业,条件异常简陋;更为严峻的是,当时没有核心技术,缺乏拳头产品,资金和人才都十分匮乏,始终找不到突破的方向,事业发展得异常艰难,远没有想象得顺利!就这样,公司艰难地维持到2000年初,公司下海的高管因看不到希望纷纷离开,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管仅剩张志华一人。危难之际,他被推举出任公司总经理。

  要么破釜沉舟,大胆改革,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要么维持现状,坐以待毙,最终被市场淘汰。在公司生死存亡面前,张志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压力。

  当时,国家正进行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急需100吨桥梁架设设备。他了解得知“国内既无标准,也无产品”,这正是实现技术突破的难得历史机遇!于是,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开始研究设计方案,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为了随时能去工地了解进展情况,随身的挎包里经常备着几件换洗衣物,说走就走;经常深入车间一线,推敲、设计工艺细节直至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半时间,硬是把常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100吨级公路架桥机,在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江阴长江大桥建设中得到应用。这一场漂亮仗使新大方站稳了脚跟,引起了国内特种施工装备界的高度关注。

  立足创新 锐意进取

  张志华说:“技术上的突破为新大方带来了希望,造就了核心竞争力,因此,贯穿新大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就是‘不断跨越、持续创新’。”

  十多年来,我们把“研制特种重大施工技术和装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带领公司走上了一条以“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科技强企发展之路。

  新大方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并参与制定了1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填补了20余项国内空白;荣获了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了200余项国家专利,有力推动了我国大型特种施工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走向全球 跨上新台阶

  可靠的产品质量,卓越的品牌实力,使新大方成功跻身国际桥梁施工界。2010年,新大方自主研制的1000吨级高铁桥梁施工成套装备在韩国成功应用,成为中国高铁施工装备迈出国门的第一单;2015年,研制成功的世界最大吨位1800吨桥梁施工成套装备在科威特湾跨海大桥投入使用,以技术国际领先,施工安全高效,再一次为中国特种施工装备出彩!央视《大国重器》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们要做的是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变化情况,找准市场切入点,快速研制推出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引领市场。”张志华说。

  针对当前世界风电资源加速发展,而风机安装环境较为复杂的事实,新大方成功研制了兆瓦级风电安装专用起重机,为世界首创,成功解决了复杂场地环境下大型风电机组的吊装难题,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成功的2500吨大型水利渡槽施工装备,成功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世界引水工程的创举,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新大方将致力于在特种施工装备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在拉长产品服务产业链条上实现商业模式突破,在城市桥梁绿色建设领域实现产业升级,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实现深度融合。(李保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