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打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最后一公里”

2018-09-11 10:33:48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河南日报讯: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作为干部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省委整改措施中一条条责权明晰的规定、一项项务实管用的举措,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切感受到省委扎实推进中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坚决打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对河南省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提出反馈意见后,省委以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以“钉钉子”的精神,深查细照、从严从实抓好整改工作。

  巡视整改是政治任务,体现的是政治忠诚和政治担当。

  省委坚定扛稳扛牢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巡视巡察和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省委书记王国生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整改任务的重大问题带头研究、带头督办;省委常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的整改任务全面认领、一线指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整改专项工作组先后召开专项整改动员会和多次专题调度会,督促任务落实,解决突出问题。对照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和建议,逐项梳理任务、逐一制定措施,确定了19个整改专项,23项可追踪可评价可问责的重点任务,27个具体问题清单,35个立行立改整改事项,实行“一天一报告、三天一排名、七天一调度”,整改工作有序推进、落实落细。

  “指挥棒”指向越精准,责任制落实越有力。省委把意识形态考核纳入党的建设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细化明确了省辖市党委38项考核内容、省直党委(党组)22项考核内容,把意识形态工作从“软约束”变成了“硬指标”。

  制度有威力,关键在问责。我省下发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问题追责问责的通知,划清底线红线、明确追责程序,对巡视指出的具体人具体事逐一“过筛子”,切实把责任砸紧压实。9月3日,专项工作组派出9个督导组,对18个省辖市、12个省直单位、12所本科高校、8家省管企业整改情况进行专题督查,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边改边犯的严肃问责。

  巡视整改是必须高质量完成的政治答卷。省委坚持动真碰硬、真改实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整改。

  高举思想旗帜。省委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编辑党员日常学习手册,完善述学考核制度,着力构建党员干部深入系统学习的长效机制。全省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今年8月份以来共举办3000余场,受众达40余万人。全省国有企业开展“四个意识”专项教育,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职工头脑。

  唱响党的声音。全省报、刊、台、网、微、端同向发力,浓墨重彩开展“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等主题宣传,推出新闻报道、理论文章、评论言论2.3万余篇,唱响了“牢记嘱托出彩中原”主旋律。

  凝聚向上力量。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8月以来推出“时代楷模”“河南好人”各类典型60多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举办高校主要领导培训班,加强高校师生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让党的旗帜在高校高高飘扬。加强社会新阶层、宗教人士、信教群众的团结引领,加强民族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树牢“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筑牢守稳阵地。把阵地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等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指尖上的服务窗口”。加强县级民族宗教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网络,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省委坚定不移抓规范、防风险,筑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护城河、防火墙。

  加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管理。在全省开展新闻媒体“三审三校”制度落实情况、市县媒体运行情况等“四个全面排查”,已排查新闻媒体177家、党政互联网信息平台9854个、新闻媒体平台1510个,全面摸排漏洞隐患,织细织密制度笼子。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果断出击。依法依规开展净化舆论环境、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四个专项治理”。今年7月份以来,全省共查处打击“新闻四假”和新闻敲诈案件5起,治理违规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426家、公众账号99个,查处涉黄涉毒网站1193家,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本报记者 冯芸 陈小平 王绿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