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20余年砥砺前行

2018-09-20 17:53:38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全国唯一一所地处县城的百年省级三甲医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医院钱惠茵教授获2018年首届“河南最美医生”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大陆首例清醒状态下开颅手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博济爱心基金”已累计救助贫困患者4000余人,发放救助金2344万元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钱惠茵教授退休返乡,500余人自发相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百年名院百名专家”惠民义诊

  虽偏居豫北一隅,却久负盛名,拥有超过120年的悠久历史;坐落在小县城卫辉内,影响力却早已辐射整个豫北乃至中原大地。这就是全国唯一一家扎根县城的省级三级甲等高校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有难时,它挺身而出。抗战时期,大量收治中方伤兵和被日寇飞机炸伤的百姓,病房长期爆满;唐山大地震时全员上阵,不分昼夜营救伤员;“非典”期间沉着应对,组建9支医疗队,分赴各地开展防治增援……

  120余年风雨兼程,从清末的博济医院,直至1982年定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一附院),因时局变动和社会发展,它曾十余次易名,但始终不变的,是“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医道。

  A

  百年名院“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今年7月,新医一附院的普通护士刘珊,突然间火遍大江南北。

  原来,在照料重伤病患时,刘珊手臂突然被患者咬住。因担心挣脱会导致病人身上的插管脱落,刘珊一直没有将手臂拿开。直到医护人员给患者打了镇静剂后,患者才慢慢松开牙齿,此时刘珊已坚持了3分钟,手臂上深深的牙印触目惊心,让人看着都心疼。这一感人事迹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官微、新华网官微等全国各大媒体先后报道,广大网民称她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评选中,刘珊获得第251期唯一的一等奖。

  和平年代能爱岗敬业,战火年代敢共赴国难,在新医一附院,从不缺乏这样的医护人员。

  时光穿梭回到1937年,医院一名女护士栗秀真,冲破各种阻挠和教规约束,毅然投笔从戎,赴南京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从那时起,红色基因的血脉,代代赓续。

  始建于1896年的这家医院,前身为加拿大医学博士罗维灵等创办的博济医院。因与病人之间结下了深厚情谊,罗维灵被豫北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罗大夫”。罗维灵之子罗光普,从小在河南长大,直到高中毕业后才赴加拿大攻读大学,获取医学博士后又回到河南,投身于当地的医疗事业。在抗战时期,罗光普与另一名加拿大医生成为好友,当过其助手和翻译,并掩护其通过敌占区来到延安。这名加拿大医生,就是白求恩。

  抗战爆发后不久,医院便成立了汲县抗敌委员会,承办战场救护常识训练班,主讲为栗秀真。此后,医院大量收治抗战受伤的中方伤兵,以及被日寇飞机轰炸而受伤的当地平民,病房长期爆满;1938年,汲县被日寇占领,院领导为保护伤兵、平民,全力与日寇周旋……

  医院历代医疗人员言传身教,“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唐山大地震时,全员上岗,不分昼夜地抢救、照护500余名受伤群众;新中国成立后,新医一附院先后选派100余名医疗骨干,参加援疆、援藏、援非医疗队,开展医疗援助;2003年,“非典”期间,作为抗击“非典”涉外和应急定点医院,先后接诊发热患者数百例,组建的9支医疗队,分赴各地开展防治增援工作;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新医一附院派出12名骨干医生组成救援队奔赴救灾现场,并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钱惠茵教授,中共党员,被称为“儿科七大家”之一。一位江南水乡的妙龄少女,扎根豫北农村一干就是53年,为成千上万豫北儿童带去健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儿科医生。她离职返乡那天,500余人自发送行。在这里,和钱教授一样的优秀医务人员不胜枚举,处处彰显着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2年,医院党委还被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的称号。

  “没有一个职业像医护人员这样神圣而责任重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以及一个个家庭幸福的托付。”新乡医学院工会主席、新医一附院党委书记邵金远告诉记者。百余年来,该院之所以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人物,是因为这里厚植了先进人物生长的“土壤”,具有悠久且优秀的文化底蕴。“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背后,是新医一附院“红色基因”的一脉相承,是历久弥新的初心不改。

  B

  豫北“医疗高地”引进人才连祭大手笔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及医院名气与实力,“北协和、南湘雅、中惠民”的说法,就在当时的医疗界广为流传。

  与百年之前的辉煌相比,如今的新医一附院不遑多让。

  “我清楚地记得,手术结束没几分钟,贝贝就从手术台下来了,手术全程中,她还能与医生说话沟通。”提起那场轰动全国的开颅手术,当时曾全程参与的一附院医疗事业发展部副主任郭楠记忆犹新,“问孩子几个简单的问题,她能对答如流嘞。”

  这是在2007年,新医一附院神经外科联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总医院,成功开展了大陆首例全过程清醒开颅手术,引起全国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当年15岁的女孩儿贝贝,如今已成家做了母亲,过着平静幸福的日子。

  作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该院神经外科技术水平在省内首屈一指。医院相继开展了大陆首例全程清醒开颅切除功能区脑肿瘤、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脑深部刺激电极植入术治疗帕金森氏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烟雾病等;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及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等多项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成立全省首家前列腺绿激光手术培育基地,河南省首例粪菌移植……先后创下的多个首家、首例,是新医一附院持续打造豫北“医疗高地”的一个缩影。

  神经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小儿内科学、肿瘤治疗学是新医一附院的重点优势学科。据业内专业评测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100强中,该院神经外科、结核内科的实力排全省第一,此外,儿科、感染科、血液专业、心外科等多个专业也名列全省前茅。而新近成立的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正见证着医院诊疗水平的不断攀升。

  今年4月,辉县市患者李某突发心肌梗死,家人立即拨打了胸痛中心电话。一附院的救护车中午12:20接到病人,下午13:53便被送进了介入室,经过介入治疗打开了堵塞的血管,最终患者痊愈回家。

  医院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从病人入医院大门,到开通梗死血管的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平均120多分钟,降至如今的平均76分钟。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血管开通时间的缩短意味着,与时间赛跑的新医一附院医务人员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去年7月27日,医院胸痛中心一次性通过国家认证,并于9月15日获得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授牌。自此,新医一附院正式进入了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的快车道,使区域内的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水平大大提高,不仅仅是快速,更是规范、准确的诊治。今年,经过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专家组考评,该院卒中中心被正式命名为“高级卒中中心”。

  新医一附院院长赵国安认为,医疗技术、诊疗水平和学科建设,是判别一家医院医疗服务群众能力大小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为此,医院在人才引进培养、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对外交流等方面投重资、下大力,连连祭出大手笔。譬如,与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共建新乡整合医疗中心;聘请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张敏博士担任心脏中心副主任及首席专家;聘请哈佛大学医学院刘玉珍博士担任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

  针对年轻的高素质人才,医院全力引进——以博士生为例,提供50万元安家费、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一套120平方米住房。

  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始终秉承一个原则——不但要引进来,还要送出去。仅从去年至今,该院就选派了将近200名科室骨干、优秀青年医师奔赴世界各地学习,学成归国以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

  在香港艾力彼“2017中国地级城市100强”医院排名中,新医一附院位列第23位,较2016年提升11个位次;“2017中国地级市医院16个专科30强”排名,该院15个专科榜上有名。

  C

  基层担当的惠民情怀

  让群众享实惠

  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不仅致力于让患者看得好病,还关注患者看得起病,是这所百年名院的基层担当。

  家住卫辉农村的高大爷,是村里的五保户,由于年事已高,且患有耐药性肺结核,几乎每年都要住院一次,一次花费上万元。不过,自从他到新医一附院看病以来,就再也没为看病花钱的事发过愁。

  原来,新医一附院的第二名称是河南省结核病医院,在这里,高大爷不仅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还可以享受到各项减免优惠。这里的普通结核病人,治疗费用减免20%,上限为2000元;低保户和伤残军人,减免30%,上限3000元;像高大爷这样的五保户,费用经新农合报销之后,剩余的费用全免,可以说,高大爷在这里治疗结核病,基本不花钱。

  “上新医一附院看病,花钱少!”如今已是新乡及周边不少地区群众的公认看法。据2018年河南省医疗行业发展数据显示,新医一附院在提供优质的省级医疗服务前提下,出院病人平均费用仅为同级别医院的65%。作为一家三甲医院,新医一附院如何做到?

  其一,招标之后再议价。药价高,是看病贵最直观的表现。药品采购招标之后,新医一附院又采取院内药品二次议价制度,把药品实际价格控制在招标价格之下。去年9月至今,该院不仅实现了药品零差价销售,还将零售价降低到了省定标准以下,此举大大受到门诊、住院病人的欢迎。不仅如此,医院附近的群众也纷纷来医院买药,直言“质量有保障,还不贵”,这让医院药学部笑着“抱怨”——工作量又增大了!

  其二,培养临床药师,杜绝不合理用药。2014年,新医一附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4年来,为我省医疗机构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临床药师。

  其三,开展药物基因检测,确保精准用药。用药基因检测,就是针对与药物反应相关的基因密码进行解读,预测患者对于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指导临床更加有效用药,达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其四,控制医用耗材进价,降低高端检查收费。为此,新医一附院制订了《医用耗材降价方案》,成立了医用耗材议价管理委员会,对心血管介入类、骨科类等25类高值耗材进行三轮降价谈判,最大降价幅度达40%,确保处于全省低价水平。

  今年3月份开始,该院放射科大型仪器检查主动降费,320排CT按64排机器收费,基本扫描项目由585元降至390元;CTA检查由1400元降为1100元。

  新医一附院还不断推进健康扶贫,让贫困户除“病根”,拔“穷根”。封丘县贫困户姬周玉,18岁那年在建筑工地打工时从11米高的台架上摔落,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双下肢瘫痪在家卧床8年。2017年10月,新医一附院通过“博济爱心基金”对姬周玉实施无偿救治。3个多月的全方位康复治疗,让姬周玉重新站了起来,如今,借助支具已经能够走上500多米。

  汤阴县贫困大学生马安琪因家庭贫穷、母亲病重而陷入困境,医院通过减免一些治疗费用、职工爱心捐款等措施,帮助她重拾对人生的信心,中央电视台以《病魔再凶,我们和你在一起》给予了报道。这样的扶危济困已经成为了医院的一种文化。

  2010年起,该院联合河南省慈善总会开展“博济爱心基金”医疗慈善公益活动,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儿童心脏病等疾病的贫困患者提供援助。至今已累计救助约4000人,发放救助金2344万元。

  D

  资源下沉贴近基层与群众始终天然亲近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多年来始终是国家医改的关注重点。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开门办学,下乡办医”的新医一附院,就已身体力行,坚持在做这项工作,可谓殊途同归。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医院创始人罗维灵,就在豫北多地广泛行医。其子罗光普,除了在门诊接诊和收治住院病人外,他还自备一辆自行车,主动外出到附近村庄接诊急诊病人,即使深夜也随叫随到。冬季农闲时节,带一顶大帐篷下乡,在帐篷里为病人看病,培养乡村医生,在豫北地区建立了涵盖“县乡村”的三级医疗网。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更注重服务基层群众,始终保持着和人民的天然亲近感。1960年左右,外科主任段美卿、豫北医专党委书记魏文超等带领各科医生组成“医疗队”,自己驾辕拉着大马车,装着“X光机”“发电机”等医疗设备到最缺医少药的“山区”“边远县乡”免费巡回医疗,每到一处就诊求医问药的群众蜂拥而至。像赶“年会”似的“豫北医专医疗队”走遍豫北,乃至全省。

  医院在1999年便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乡医疗服务中心,开展接诊上转的疑难重症患者,举办义诊活动。至今,发展成为医疗事业发展部,其职能从单纯的上转义诊,发展成多渠道的服务体系,其中包括上下转诊,到豫北各个地区开展县、乡、村医师培训,接收各级医疗单位人员的进修等。近二十年间,组织各种义诊体检活动上千场次,培训各级医师数万名。近年来,医院更是坚持开展“百年名院,百名专医”的大型义诊活动。2011年3月,在滑县成立新医一附院滑县分院,当地人民足不出县,就可享受到省级的优质医疗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医一附院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称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儿科医生周福军是钱惠茵教授的学生,自2013年,他和他的医疗公益志愿服务者团队建起了“手机医学院”,先后自费约10万元,组团去村里义诊,手把手带教乡村医生。近两年,医疗公益志愿服务者团队走到新乡、鹤壁、安阳等豫北地区的数十个乡村,累计讲解百余个疾病专题,惠及乡村医生近千人次。

  在豫北大地,新医一附院已建起了一艘“医疗航母”。这艘“医疗航母”,就是该院于2016年建立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是医联体的一种形式。两年间,豫北地区14家县市级医院主动“上船”,利用新医一附院“人才库、智力库、科技库”的优势,实行“两院一科”模式,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尤其是近年来,新医一附院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住院医师培训、专科护士培训、手机医学院等方式,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做基层医疗的“守门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60年为一个轮回,一个甲子年象征着周而复始;两个甲子年,寓意着生生不息、创新发展。院长赵国安告诉记者,拥有120余年辉煌历史的新医一附院,将继续坚持以临床为中心,以科研为引领,医教研协同发展,争取建成全国知名、中原经济区领先的医学中心,围绕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急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为把我国早日建成健康强国贡献一份力量!(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红胜 通讯员 段桂洪 宋鹏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