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易地扶贫搬迁户“两头叨食”奔小康

2020-07-17 17:03:00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石丽敏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7月16日,在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的一座香菇大棚里,该镇易地扶贫搬迁户李军伟查看着香菇菌棒的生长情况。“我现在种的是秋菇,到农历八月份的时候才能出菇。我今年种了5万袋,估计净挣20万元不成问题。”李军伟自豪地说道。

【B】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易地扶贫搬迁户“两头叨食”奔小康

李军伟查看着香菇菌棒生长情况 摄影 乔新强

  “现在李军伟不但自己租公司的大棚种香菇挣钱,还由于技术过硬,成了我公司聘请的技术员,指导其他人种香菇,一个月工资3000元,现在他的日子过得可滋润了。”一旁的“九九乡情”副总经理南晨旭笑着说道。

  李军伟今年49岁,老家在瓦屋镇大山深处的红石崖村,那里土地贫瘠,庄稼望天收。前些年他家几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身体不好,李军伟在青海打工收入也不高,一大家子人生活很是困难,因此在2013年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幸的是,他的儿子在2017年4月遭遇车祸,妻子因为惊吓过度心脏也出了毛病,李军伟只好回到了家乡照顾妻儿。没了打工收入,李家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

  “我在青海打工时,曾帮助当地人种香菇,掌握了一些技术。回到家后,也开始试着种香菇,虽然前期由于技术不过关,效益不高,但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香菇种植的成熟经验。2019年时,我种了1.5万袋香菇,净挣了6万多元,一下子甩掉了穷帽子。”李军伟说道。

【B】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易地扶贫搬迁户“两头叨食”奔小康

现代化大棚外景 摄影 乔新强

  在老家红石崖村时,李军伟还帮助指导村里的贫困户李中帅种香菇,使得李中帅第一年就纯收入3万多元。另外,他还给附近卧羊坪村的朋友耿可可指导过香菇种植,也让耿家第一年挣了6万多元。这两件事使得李军伟声名远扬,成了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香菇种植“土专家”。但红石崖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种植香菇的各种原材料和香菇的运输销售都多有不便,也严重影响着香菇的种植效益。

  2019年年底,在离瓦屋镇区只有1.5公里的土桥村,由于“九九乡情”和“尧荣菌业”2个香菇龙头公司的带动,香菇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初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仅土桥村一带就有现代化香菇大棚400余座,其中不少是新建大棚,并且开始对外承租。

  思考再三,2020年春节前夕,李军伟正式带领一家人搬出大山,下定决心在瓦屋镇区的异地扶贫安置小区安家立业。春节过后,他承租了“九九乡情”公司4个现代化大棚,筹措资金购买了5万只菌棒。“现在公司的大棚是现代化的,夏天能降温;冬天有保温措施,一年四季都能出鲜菇。我这茬种的是秋菇,现在得控制住它的生长速度,慢慢地让它长菌丝,估计农历八月十五前后进入采摘期。现在人得有市场意识,那时其他地方小规模的种植都停止生产了,咱的香菇刚好是空档期,能卖上好价钱呢。”李军伟自信地说道。(文 师红军 乔新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